摘要:”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劉勇超說,“今天,我結束了隔離,回到十院溫暖的懷抱,心情非常激動,期待在崗位上一如既往地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笑着說,回到上海以後,歲月靜好,他還會按照原來的習慣,原來的思維、原來的工作狀態,過好既普通又緊張的每一天。

圖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員解除隔離 郜陽 攝(下同)

去時寒風凜冽,歸來春風拂面。今天,又一批醫療隊員完成了14天的隔離觀察,獲取健康觀察解除告知單後,他們拿着行李,陸續走出酒店。這一批結束隔離的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總共有700餘人,於3月31日返滬,是包括上海首批醫療隊、第二批護理隊、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華山醫院“國家隊”、瑞金醫院“國家隊”、第九批醫療隊以及疾控、社會辦醫等在內的“大部隊”。

感謝家人付出

陳曦是曙光醫院麻醉科的一名護士,也是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的一員。兩個月前同爲醫生的丈夫譚永昶和她先後踏上了援鄂的征程。武漢的日子過得緊張有序,雖同處一個城市,但因疫情防控需要,他們不能隨意離開駐地酒店。好在藉助通信工具,彼此能知道各自的近況,工作之餘互相打氣鼓勵。昨天是陳曦32歲的生日,暖心的工作人員爲她送來了蛋糕和生日面,譚永昶在隔離期間偷偷做了一段沙畫視頻,回憶了他們一起的點滴。“一開始沒想到,以爲說一句‘生日快樂’就過去了。以往生日也就一起喫頓飯,回家路上帶個蛋糕,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準備。真的非常感動。”今天,他們離開隔離點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這次經歷對自己而言也是成長吧!以往遇到問題可以及時和家人商量,在武漢因爲倒班等情況,很多時候要自己面對。”陳曦說。他們也想盡快回到工作崗位,奉獻更多的光和熱。“最重要的是攜手同行今後的人生旅程。”

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助理張明明出征時,妻子懷孕7個月,預產期是4月底。小夫妻倆都是安徽人,往年春節都是回家過年的。今年因爲妻子懷孕,兩人就留在上海過年。在武漢的工作步入正軌後,張明明每天早、中、晚三次都要跟妻子視頻通話。妻子也會把每天自己做的三餐都拍下來發給張明明看。現在回到上海,妻子的預產期也快到了。張明明開心地說,已經給孩子取好了名字,叫“張勝冠”,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戰勝新冠,一個是戰勝冠軍,連冠軍都能戰勝,這孩子一定非常厲害。在隔離的張明明,忙着整理武漢抗疫工作期間的點點滴滴。“我每天都有做日誌,我們要出一本書,把這67天的經歷寫下來,心得、感悟都整理總結一下,紀念這次援鄂抗疫。”

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蔣進軍從武漢帶回了三樣“紀念品”:金銀潭醫院的工作證、印有金銀潭院徽的衝鋒衣,還有一隻“守護熊”。這隻“守護熊”是3月初錦江集團送給在前線的上海醫務人員的禮物,藉此幫助大家舒緩壓力。原本只是爲隊中“80後”“90後”準備的,“70後”的蔣進軍也蹭了年輕人的光,“有天晚上和家裏視頻通話,我兒子一下就看中了這隻熊,讓我記得要帶回家。”蔣進軍的兒子一直視爸爸爲英雄,臨走前爸爸囑咐他要照顧好媽媽,小蔣都銘記在心。“以前他的作業都是我輔導的,我走的那段時間聽說他都會自己管理了。”

圖說:解除隔離的醫療隊員在酒店合影留念

補上未完心願

2月15日,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出征日正好是護士黃丹鳳的29歲生日,來不及喫口生日面的她,臨行前在醫院她留下了一張特殊的生日照片:背後是戰友,眼前是使命,她給自己比了個勝利的手勢。今天,黃丹鳳的丈夫在拍照的“老地方”等候妻子。“這次她的背後仍是戰友,眼前是勝利。”他說,“老婆說去武漢抗疫是她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作爲家屬我支持她。今天她順利完成任務凱旋。晚上,我要給她好好補過生日!”黃丹鳳的丈夫舉了舉醫院爲妻子準備的生日蛋糕。

爲投身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岳陽醫院ICU的護士劉曉蘭默默推遲了婚禮。在雷神山感染三科,她嫺熟的護理技能和經驗贏得病患和同行的一直好評。“經歷過疫情,就更加珍惜和家人、愛人的緣分。”平日裏話就不多的劉曉蘭說能以職業精神守護百姓安康,她覺得很值得。如今平安歸來,她的爸爸和男友一起來接她回家。“我真想明天就把婚禮辦了,讓曉蘭穿上最美麗的婚紗,做最美麗的新娘。” 劉曉蘭的男友笑着說,“這麼好的老婆,我想馬上娶回家。”

隔離期間,鍛鍊身心是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徐璟每天必做的事。“精神衛生中心的老師會時時關注我們,還鼓勵我們要參與到更多的線上活動中去。”出征前,徐璟希望在春節多陪伴母親的願望沒能做到,如今即將回到溫暖的小家庭,她希望能爲家人補上一頓團圓飯——親手照顧病重的母親,用更多的時間補償這些日子以來的別離,幫助她提高戰勝病魔的信心;這些日子,丈夫將家裏照顧得井井有條,這讓徐璟能全身心投入到前線的工作中去,兒子也懂事了許多,“回到家後,一定要好好擁抱家裏的親人,感謝他們爲我的付出!”徐璟動容地說。

迴歸日常工作

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龍華醫院肺病科護士長甄暐還記得,得到返回上海的消息後,興奮得幾夜未眠。“飛機落地時儘管下着雨,還是覺得上海的空氣是如此的甜蜜,終於可以深呼吸了。”甄暐說,“本以爲睡個好覺,但是第一天還是失眠了。”武漢的經歷已經深深地在她心中打下烙印,腦子裏浮現的都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北三病區的景象。她告訴記者,在武漢以及隔離觀察點的這段時間,感受到最多的就是人與人相互給予的溫暖。“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將這些溫暖傳遞延續。現在非常渴望快點回到醫院這個大家庭,和大家相聚。”

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笑着說,回到上海以後,歲月靜好,他還會按照原來的習慣,原來的思維、原來的工作狀態,過好既普通又緊張的每一天。“工作方面,我還是要做好醫療醫政的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安全,同時我也想盡力爲病人做好服務。”

“現在,會有人稱我們‘英雄’或是‘最美逆行者’。其實,我只是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履行了醫護人員的使命和擔當。在我緊急出征武漢執行任務時,還有許許多多的同事在後方承擔了原本應該是我該完成的工作。”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劉勇超說,“今天,我結束了隔離,回到十院溫暖的懷抱,心情非常激動,期待在崗位上一如既往地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

“目前新冠肺炎國際疫情日趨嚴重,上海很多隔離點,發熱門診需要醫護人員,我們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工作了2月有餘,積累了診治、護理新冠肺炎患者的臨牀經驗。隔離結束後,我們自願到上海阻擊外來病例輸入抗疫戰的一線繼續戰鬥,直到這場抗疫戰的全面勝利!”來自浦東新區的首批援鄂醫療隊員們在隔離期間寫下了又一封請戰書。

上海市中醫醫院爲解除隔離的逆行者們舉行了一場溫馨的儀式。黨建共建結對單位,來自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體操運動中心的奧運健兒們也來到現場,向援鄂醫療隊贈送印有體操世界冠軍簽名的國家隊隊衣的匾額,上面書寫“懸壺濟世,執甲逆行,杏林傳奇,時代楷模”的大字。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左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