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日立冬。立冬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爲準。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爲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爲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爲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爲大蛤。

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爲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

有詩云:

《立冬日野外行吟 》

宋-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祭祖、飲宴等習俗活動。

在古籍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

有詩云: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 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左河水《立冬》詩云:

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

四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備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