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王思聰”的破產之路

民國有許多富二代公子哥,其中命運最爲傳奇的,當屬盛恩頤。

1958年,曾經是中國首富之子,津浦鐵路局局長,幾家大公司、大銀行經理的盛恩頤,在曾是他家的蘇州留園外的門房裏,凍餓而死。

他的下場,讓人悲憫,他的際遇,讓人感嘆。

這位“民國王思聰”,究竟是經歷了什麼,使他的人生如此大起大落,讓我們從他那顯赫的出身開始說起。

1892年,被慈禧太后稱讚爲“很會辦洋務”的紅頂商人盛宣懷,奉命前往上海督辦織造業,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了,就是盛恩頤。在此之前,盛宣懷其他幾位夫人曾給他生下過三個兒子,可惜都早早夭折,如今這個兒子出生,就成爲了盛家的獨苗。

當時盛宣懷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官商,靠着他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爲大清賺了不少銀子,更是“洋務運動”的先鋒人物,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慈禧聽說盛宣懷喜得貴子,親賜名爲“恩頤”,意思是是“被恩澤頤養”。

因爲這些緣故,盛恩頤從小受到了萬千寵愛,對他日後的個性有着深遠的影響。

盛恩頤的性格,完全不像他的父親盛宣懷那樣,懂得低調內斂。盛宣懷畢竟是在官場、商場裏都八面玲瓏的人,爲人處世,圓滑世故,就算是富可敵國,心裏也很清楚,自己不過是李中堂的“白手套”。如果不知道夾着尾巴做人的道理,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幾十年辛苦經營的財富,一夜之間就可能煙消雲散。

他親眼見過,在他之前的“首富”,同樣是“紅頂商人”的胡雪巖的下場。作爲左宗棠的“白手套”,捲進了李鴻章與左宗棠的權力鬥爭之中,在盛宣懷的策劃下,只用了三天之間,就把胡雪巖抄家拿辦,也成爲盛宣懷早期最得意的一戰。

胡雪巖的下場,是被抄家到無立錐之地,這種慘狀,當時盛宣懷只覺得是“成王敗寇”,理所當然,而越是到晚年,想起當初的場景,他就越是心驚肉跳。

自己會不會也落到胡雪巖的下場呢?這是晚年盛宣懷最爲擔心的事情。以至於後來革命之花開遍中國,各種總督、將軍走馬上任,盛宣懷都是一一奉上錢糧資助,換得一家的平安。

有盛宣懷這顆大樹在外面遮風擋雨,盛恩頤早年沒有嚐到世事的艱難。父親將他送去國外唸書,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當時學術的最高學府,盛恩頤渡過了青蔥歲月,也更使得他與國內的動盪局面脫離。

以至於在盛宣懷死後,盛恩頤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父親留下來的鉅額家產,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他所有的財產都被新政府給沒收了,包括父親特意送給他的蘇州留園,只允許他在留園的門房裏居住,所謂門房,就是當年看門人住的小房間。

一夜之間,這位民國時最出名的“王思聰”、富二代,變成了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在貧困交加中凍餓而死,宛如《紅樓夢》中被趕出賈府的賈寶玉。

不知道在他彌留之際,是否回想起了當年在上海灘,那無限的風流。

2、

風流曾經冠上海

盛恩頤如果時生活在今天,絕對是個超級網紅。

首先,他有足夠的八卦可以供小報記者來寫,有足夠的瓜可以讓羣衆來喫。

他愛排場。

中國第一輛奔馳汽車,就是他買的。他當年一出門,標誌特別明顯。只要人們看到一輛牌照是“4444”的奔馳車,(因爲在家排行老四,故意買的車牌號),車子周圍跟着四個穿黑衣的保鏢,就知道,這是盛家公子出門了。

他愛名馬。

上海灘當時流行跑馬,盛恩頤一人就養了75匹馬,有專人飼養照顧,光是專門供這些賽馬的伙食,就比當時一個普通人家的伙食還要貴。當時有人傳:盛家的一匹馬,窮人家的一月糧。

他愛抽大煙。

他本來有好幾個職務在身,後期還要打理家族的生意,可往往到了下午,下屬們才見他慢悠悠來到公司,身上一股大煙味。常有人見他,一遍抽着大煙,一邊批閱文件。

他愛女人。

本來就已經娶了四房太太了,還不知足,整天在外面沾花惹草。女朋友一個接着一個的換,因爲他出手闊綽,就算分手後,也會給一筆可觀的分手費,上海灘貪財的女人哪個不往上貼他?當時的媒體還不夠媚俗,否則“國民老公”的稱號,早就被他創造出來了。

他愛豪賭。

他曾經創下上海灘賭場的一個記錄,就是在一夜之間,把上海一條有100多所房子的街道,輸給了當時浙江總督的兒子。幸好他家底厚,不至於像《活着》裏的福貴一樣,在賭場上就輸得傾家蕩產。

即便是這樣揮霍,父親留下的財產還是足以支撐他好幾輩子的生活。

“十里洋場,東方巴黎”的上海灘,正是靠着像盛恩頤這樣的公子哥,創造着一個又一個令人咂舌的奢華記錄,也點燃了寒風中饑民們的怒火。

3、

年老時的絕望,

都是年少時的輕狂

盛家不是沒有敗落過,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時候,盛家就作爲前朝餘孽,被江蘇的革命軍抄了家。那時候盛宣懷還在,經過此次教訓,立刻學乖了,用其它省份的資產來主動贊助革命,後來還成爲了民國政府的好朋友,主動歸還了他們蘇州的家產。

這樣的識時務和遠見,只知道花天酒地的盛恩頤是沒有的。盛宣懷一死,他一邊盡情地揮霍,一邊忙着和兄弟姐妹們爭奪遺產。

先是盛家地一個女兒要求盛恩頤從父親留下地財產裏拿出10萬兩白銀,以供她留學。可盛恩頤卻不肯,結果人家一怒之下告上法庭,當時新思想盛行,主張男女平等,輿論也很支持,法院於是判盛恩頤拿出50萬兩白銀。

這個案子一判,盛家的女兒就都上門要分錢了,盛恩頤的錢被分走了一大半。看到曾經風流一時的盛家公子,如此狼狽不堪,人們都當成了笑話在傳。

可盛恩頤的“笑話”還遠遠沒有結束,錢被陸陸續續揮霍光了,手裏還有父親留下的房產,尤其是那座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留園,隨便賣一座都喫穿不盡了。但誰叫他年輕時太狂太氣盛呢?民衆喜歡看豪門的奢華,但更喜歡看豪門的落魄。

牆倒衆人推,有人就舉報他,說他在抗戰時期,幫日本人賣過煙土,於是,房產全部沒收,最後的生活依靠也蕩然無存了。

生命的最後幾年,盛恩頤這位富二代,成了四處打秋風的可憐蟲,一開始人家看在他爹的面子上,還會接濟一下,到後來,人家也懶得管他了,任憑他自生自滅。

這就是“民國富二代”盛恩頤的故事,這個故事並不新鮮。中國歷史上富不過三代的輪迴,一直在上演,一批新的富豪上臺,就有一批舊的富豪沒落。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人有錢的時候,不要太高調,人落魄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去嘲笑,因爲這個輪迴,也許你也避免不了。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