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辱華後,在中國的門店接連關門,網友:辱得“有價值”

杜嘉班納的創始人之一兼設計師,Stefano Gabbana,在INS上莫名抽搐,大肆發表辱華言論。

說什麼中國無知,骯髒,像土匪。那些廣告裏也盡顯對中國的侮辱的暗示。在有勝於無的道歉中也看不到絲毫的誠意。

當然這一切不尊重的行爲和無視中國尊嚴的言論,讓其在中國的門店——關門、關門、關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說到這裏我是自豪的,至少讓Stefano Gabbana看到了中國人的志氣所在、國人對中國民族尊嚴的維護。

中國人的消費力能養活你,也能讓你瞬間門廳冷落。

透過這一事件如果僅僅只是在媒體上逞口頭之快,我想是沒有這個必要的。很簡單,Stefano Gabbana覺得你自己了不起,我們可以完全無視,再也不消費你的產品。這是全中國志氣。但是卻不只是如此,在抵制的和維護的背後應該去發現自身的不足,去彌補發展中的缺失。

1. 自主品牌的缺失

若是要我馬上點出中國自主享譽全球的品牌,我思考幾秒鐘我會告訴你,波司登?呃……讓我再想想!

若是要我說出國外的我買不起的大牌,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LV、Chanel、gucci、Dior、Versace、Prada。

這些品牌我都聽說過卻買不起,當然我買不起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數千年文明,爲何讓我這麼難一口說出幾個享譽全球的大牌?

但是作爲中國人有一樣卻是最大的品牌,就是”Made in china”。

1996年,Lew Frankfort坐上CEO的位置,接管Coach之後,開始印上了“中國製造”。

Burberry 2007年關閉了英國關閉威爾士的工廠,遷往中國。這個“英國特色的華貴品牌”把生產線遷往中國大陸的廣東深圳。

在2011年底時,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就爆出消息“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說明了中國造就品牌的能力。替別人造就了品牌,爲何自己卻沒有屬於自己真正的大牌?Made in china足以證明我們製造能力。

2. 對“奢侈品”理性的追求

如今的消費觀念對奢侈品出現了這樣一種理解“貴=好”。當然富人階層滿足內心需求的消費值得理解。富人不消費該如何拉動經濟呢?(玩笑話)

但是奢侈品真的就好?

《東方傳呼》欄目報道,有劉姓消費者在上海國金中心購買一雙Chanel 香奈兒鞋子,不過該鞋子在穿了兩次後不但褪色將襪子全部染色,而且“雙C”的商標Logo也掉了。據稱,該麂皮平底鞋價格爲5200元。

2012年8月,Gucci武漢國際廣場店因一款價值6990元的男士挎包,在短時間內出現嚴重磨損與消費者產生糾紛。2013年11月,海南謝女士在Gucci北京都會天地店,以5000多元購買的高跟鞋因存在瑕疵而產生糾紛。

近日有媒體爆料稱,有消費者投訴其購買的標爲100%小羊皮的阿瑪尼女皮衣,經檢驗後發現面料材質爲兔皮。

有錢那是有錢人的活法。但是作爲普通人,還是需要對奢侈品有個正確的認識。奢侈品貴但不等於一定好一定完美,正確看待國外的大牌,理性的消費當是主要,更不要出現割腎換iPhone笑話。

中國日益強大,一次又一次的辱華風波,國人總是能以最積極最有效的方式做出應對,體現出國人的團結,中國的強盛。如果只是把這一系列事件僅僅作爲一次次團結的考驗是遠遠不夠的。

由內需要自我省視,自我檢討,發現自身與國外的差距,彌補自身的缺失和不足,把Made in china 不僅僅印在標籤的背面,我想看到中國製造,中國品牌,不僅僅中國人在穿,全世界人都在用都在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