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女将,不管是电视剧中,还是小说版本中,或者评书中,都是广为流传的,故事精彩绝伦,情节描述得活灵活现,但是,这些都是真的吗?如果动人的故事可能是编出来的,作为观众朋友们会有何感想呢?那我们一同去翻翻历史书,一探究竟。

杨继业本是北汉名将,宋太宗战败北汉,派人前去劝降,杨继业悲恸大哭,知道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理所当然地投靠了北宗。因为杨继业一直在边关镇守,所以积累很多戍边经验,归降宋朝,他的直属上司便是潘美。潘美便是民间传闻中的潘世美,传闻中他们恩怨反复,明里暗里地打击,实际上两个人根本没什么仇怨。且潘美还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良将。

一般小说里说杨继业有8个儿子,且都是为了保卫大宋而牺牲,但是宋史记载,杨继业其实只有7个儿子,其中杨延玉在陈家峪口战役中为国捐躯出外,其他几个儿子都好好的活着,最后都是善终,并没有小说里所说的战死沙场。或许这就是戏剧效果,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渲染,引人入胜,更有看头。

在宋史里也有记载到杨继业的孙子杨文广,但杨家女将,佘赛花穆桂英之辈只字未提,可是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又广为流传呢?民间艺人将杨家女将的故事写成话本,甚至戏剧,在舞台演绎,经过民间的加工,将杨家女将的英勇演绎得生动且感人,完全是凭空想象?或许并不见得。

史书中是有记载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的事迹,关于他们的出生,经历的大小战役,生前死后的名誉,详尽介绍,足以证明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他们的老婆、子女们,难道就不曾存在过吗?这不是无稽之谈吗?作为将帅内人,怎的一点武艺不会?不提,不是他们存在,恐怕是有难言之隐的吧。

大家都知道记录史书的是朝廷中人,听命于皇上。在封建社会的宋朝,皇上恐怕是不允许女人有杰出的才能的,就算表现得再优越,如果记录在史册上,是不是会影响到他的权威呢?再说,上次讲到穆桂英是唯一一个可以不向皇上下跪之人,如果这些都被记录史册,是不是后人会认为皇上是怕穆桂英克死他呢?

中国流传有很多野史,记录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故事,或许有人编撰,但至少是有原型才能编造吧。凭空幻想能写出一代天骄巾帼英雄吗?没发生过的故事就随便演绎一下就能被人们口口相传吗?真正的史书,是记录朝中大事,有关于大臣与变法,极少记录到女流之辈。史书有它存在的意义,而野史自然是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真实故事的一种描述,不能尽信,也不可不信,就当是饭后茶余的消遣,津津有味的阅读,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乐。

听闻佘赛花与穆桂英同样是女匪出身,佘赛花与杨继业相识,也是由于打斗,而杨继业只要跟佘赛花过手就是战败,最后还承服在她的石榴裙下,结为恩爱夫妻,佘老太君的武艺和阵法不简单啊,连一代名将都败在她手下。再或者说杨继业有故意让给佘赛花之意,好得以多次与佘赛花相见,打斗得久,情意自然就流露出来。这样的事实,一代名将的爱情故事,估计不写入史册为好。

而穆桂英与杨宗保的爱情,似乎跟他们爷爷奶奶辈的有些许相似,只是他们是反的,穆桂英聪明伶俐,占有主动权,最后把杨宗保收拾得服服帖帖,终成眷属。无论是在军事上的战略,还是在生活中的决策,话本中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全是感人之处,树立的女将风范,爱国情操,无一不让人叹服。

读史书可以让人的心智成长,因为史书中的历史典范,应当有借鉴之用。而读野史可以丰富历史人物的血肉,他们都是人,有情有爱,有过失有成功,不能一概而论。当我们读书识字,便知道全部相信书本的知识,还不敌不要书。所以,不管史记里有无记录杨家女将,都不是我们深究的问题。我们理当体会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聪慧,遇事的态度,还有遇到对手时知己知彼的战术。一个人聪明,不是因为他懂多少知识,而是他的脑袋能够快速思考与运转,才能做稳固大盘的将帅之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