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區檢察院長江大保護工作登上檢察日報官方微信啦~

微信截圖

        11月6日,檢察日報官方微信 “拍案”欄目專題報道青山區人民檢察院如何立足公益監督職能,與行政機關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轄區長江岸線環境保護,爲“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戰略貢獻法治力量。

        全文如下:

【拍案】長江邊違規堆放的22萬噸工業廢渣不見了……

央視報道武惠堤外灘地堆存工業廢渣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檢察院檢察官多次來到長江武惠堤段進行檢查,確認整改效果。在這裏,昔日固廢堆存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相關行政機關預防固廢產生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8年5月20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以“武漢:巨量工業廢渣現身長江邊 場面觸目驚心”爲題,報道了長江武漢市青山區武惠堤外灘地工業廢渣堆放情況。5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以“湖北武漢:巨量工業廢渣違規堆放長江邊”爲題對該情況進行了專題報道。此事件被生態環境部督辦。

長江武惠堤段,河道彎曲,呈拱橋形,每逢汛期,水量巨大。外灘地原本可以在汛期發揮防洪泄洪作用,但由於堆存固廢,勢必擠壓泄洪空間,極易發生洪澇災害事故,危害人民羣衆安全。此外,大量固廢易隨雨水流入長江水域帶來污染,在下游約10公里處,有轄區生活用水取水口,一旦有污染髮生,可能影響到人民羣衆的飲用水安全。青山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統籌組成了包括水務局、環保局在內的執法專班進行專項整治。

▲  青山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鬍儀君(左一)帶隊檢查整改情況

    青山區檢察院立足公益監督職能,迅速組織公益訴訟檢察官深入現場,跟進調查。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人煙稀少,檢察官向當地居民多次打聽,繞過江邊的防護林,穿行了約1公里的小路纔到固廢堆放現場。放眼望去,在步行的小路東西兩側,巨大的空地上沒有蓄水固土的防護林木等植被,映入眼簾的是黑色、白色的渣子,並有不少白色垃圾,而北側是一個碼頭……檢察官通過執法記錄儀、照相機等設備全方位記錄了現場情況,並把岸邊碼頭的臺階當作桌子,現場完成勘驗筆錄。在取得第一手材料後,該院分管公益訴訟的檢察長又多次帶領檢察官前往水務局、環保局調取相關的行政執法材料,補充完善相關證據。

經調查,上述固廢是武漢市某某投資有限公司在經營中產生的,他們先是購買礦渣轉運至此進行加工,售賣加工後的產品,對殘渣卻置若罔聞,堆存在了此地,經初步計算,約有5萬噸。經審查,該院決定對其進行公益訴訟立案調查。

▲ 武惠堤堆放現場清理前後對比照

     可是,另外一個疑問在該院檢察官的腦海裏浮現出來:既然此處有固廢堆存,那轄區長江岸線其他位置還有嗎?這個疑問只有深入長江岸線進行現場調查纔有答案。通過對岸線進行摸排,檢察官再次發現了19個不同規模的堆存固廢的違法現場,包括礦渣、礦石、礦泥、煤渣、編織袋……

爲了達到“辦理一案、影響一線”的效果,該院堅持從個案辦理到系列案件的深挖查處。在調查覈實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規定,先後向負有水域岸線以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職責的環保局、負有河道監管職責的水務局發送了檢察建議,要求其查清堆放物屬性,對涉案單位、個人依法進行處理,並監督固體廢物的依法依規處置;加強對管轄的長江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巡查和監管力度,維護河道管理秩序,有效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水務局、環保局在參與執法專班整治的過程中,對檢察建議十分重視,多次來檢察院反饋工作進展,該院檢察官也多次前往現場實際查看。在短時間內,專項整治行動清除了轄區長江岸線上共計7000余車、22萬餘噸固廢,下一步,修復等工作將按照計劃逐步推進。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文稿:熊   芳

排版:黃   琳

編審:劉   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