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的女真部落逐漸崛起,明朝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當時天災人禍不斷,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關外還有八旗鐵騎虎視眈眈,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佔紫禁城,建立大順政權,而這時候天下的歸屬只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那就是吳三桂,他的決定關乎中原王朝的生死,可是吳三桂卻投降了多爾袞,打開了山海關,大明江山徹底倒塌。


吳三桂是明朝的重要將領,而他麾下的關寧鐵騎擁有30萬大軍,這些人不僅是騎兵,戰鬥力還很強,在明朝滅亡後,吳三桂開始權衡利弊,開始他想投靠闖王李自成,可聽說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抓走了,吳三桂非常生氣,所以投降了多爾袞,這就是歷史上的衝冠一怒爲紅顏,當時他還喊出了一個口號,叫復君父之仇,意思就是說爲崇禎皇帝報仇。


在清兵入關之後,吳三桂作爲漢人還說:不忍一矢相加遺,意思就是說不忍心對天下漢人再動刀兵,和其他投降清朝的將軍不一樣,吳三桂有自己的軍隊,那就是關寧鐵騎,後來清朝在平定天下的時候,吳三桂作爲先鋒官一路燒殺搶掠,鎮壓了很多起義軍,就連南明永曆政權也是被吳三桂給消滅的。


吳三桂給清朝立了這麼大的功,清朝也賜他爲平西王,讓他坐鎮雲南,康熙12年,吳三桂起兵造反,當時他的軍隊多達60萬,這時候他提出的口號是反清復明,恢復大漢衣冠,還命令所有的士兵留頭髮,穿回明朝服飾,但讓人意外的是,天下的漢人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吳三桂。


吳三桂造反之所以失敗主要有三個原因,第1個是他不具備戰略眼光,在剛剛起兵的時候,他不知道扼守長江,斷絕南北的通道,佔據巴蜀,漢中等戰略要地,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等,最後貽誤戰機,給清朝從容反擊的時間,第2個原因是清朝已經入關30年了,天下承平已久,這時候在反抗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吳三桂失去了民心,雖然他代表的是漢人士大夫的利益,可是在明末清初的風雲動盪中,天下人早已經認識了他的真面目,所以不願意幫助吳三桂,不管天時,地利,人和,吳三桂一樣都不佔,所以他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