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狗的祖先是远古的野狼,早在10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把一部分野狼驯化并豢养起来,帮助人们打猎、看家护院,乃至打仗,从此,狗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和忠诚朋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重视农业生产,男耕女织,牛、马等大型家畜由于能耕田、拉车、驮重,并且更容易饲养,因此,它们的作用逐渐超过了仅仅能狩猎的狗。

文·段宏刚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狗的祖先是远古的野狼,早在10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把一部分野狼驯化并豢养起来,帮助人们打猎、看家护院,乃至打仗,从此,狗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和忠诚朋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

然而,在传统文化里,狗的形象并不好,以致于大多数跟狗有关的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都带贬义色彩,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狗血喷头,狗头军师,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尾续貂,鸡犬不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

狗为什么不被待见,成为贬义词的代表?我觉得,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跟狗的社会分工和角色转化有关。

二是跟狗的天性有关。

从历史来看,狗的社会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

大约在距今14000多年前,狗被人类从野狼驯化之初来看,人类驯化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帮助人们打猎,提高狩猎成功率,获得更多的食物赖以生存。

因为狗跟它的祖先狼一样,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传承了协同作战的本领,原始人狩猎时,会带上一群狗,每当发现猎物,一群狗会相互配合,分工明确,有的狗充当诱饵引诱猎物出击,有的狗负责追击猎物,把猎物往人类布置好的陷阱追赶,有的狗则埋伏在隐蔽地方等着打伏击。

遇到大型猎物,一群狗则会群起而攻之,把猎物团团围住,让猎物无法脱身,等待主人到来手刃猎物。

狗能代替人们做许多事情,这些优势让它在原始社会时期被人类当作最重要的资产,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某些部落,一条狗的价值甚至等同于一个人的价值。

后来,随着猪、马、牛、羊、鸡、鸭、鹅等动物逐渐被驯化,人类的家畜越来越多,它们有的可以做劳力和运输工具,有的可以提供肉食和蛋类,能给人们带来稳定而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人类不再依靠打猎为生,只需把这些家畜饲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就基本能满足一切生活需求。

于是,人类社会形态在4000多年前,自然而然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农耕社会,开启了农耕文明时代。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重视农业生产,男耕女织,牛、马等大型家畜由于能耕田、拉车、驮重,并且更容易饲养,因此,它们的作用逐渐超过了仅仅能狩猎的狗。

正是原始社会的终结,农耕文明的兴起,狗的社会作用才被弱化,地位越来越低。当狗不再作为狩猎工具,它的主要活动范围自然而然从户外转向了室内,变成看家护院的角色。

到现代社会,狗的主要作用依然是看家护院。

忠诚、机灵、领地意识强,是狗的天性,也是优点,但这些优点在某些情况下,却变成了缺点。

在狗的生存哲学里,没有“二心”一词,狗自从踏进一个家门,这辈子只把这一家人认作自己的主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对主人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狗因为不分青红皂白地忠诚于主人,完全服从于主人的意志,哪怕主人是十恶不赦之人,狗同样会矢忠不二。狗的这些天性极容易给自己戴上愚忠、奴性十足的大帽子,让自己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这是狗背上恶名的主要原因。

狗由于领地意识很强,因此,性格也变得非常多疑,甚至很暴躁,对陌生人常怀有强烈的敌意。哪怕是主人的亲朋好友前来拜访,刚走到门口吧,狗也会闻风而动,激烈地对着来客吠叫。

因为在狗的眼里,一切陌生的面孔、不熟悉的气味,都是潜在危险,用激烈的吠叫乃至凶猛的扑咬,把危险拒绝在自己的领地范围之外,是它的天职所在,至于这样做有没有错,不是狗在意的,狗本身也搞不明白。

来客本该受到欢迎,却被狗当作贼一样警告和防备,甚至被咬伤,这种场景对客人来说相当尴尬,甚至很扫兴很懊恼。

狗这种“欢迎”来客的方式,也是让它臭名远扬的一个主要原因。

狗还有一个顽固的劣性,那就是基因里边一直掩藏着野性,在适当时间和地点,会释放出来。毕竟,狗的祖先是野狼,是凶残的肉食动物,遗传了狼的许多野性,越是凶猛的狗,它的野性越强,攻击力越强,喜欢对弱小动物痛下杀手。

在农村,时常发生恶狗咬伤、咬死羊、鸡、猫等家畜的事件,一些狗甚至会把咬死的家畜偷偷吃掉。狗的这些做法经常惹得两家人之间怨声载道,从而发生口角。在一些人眼里,狗无疑成了惹是生非、作恶多端的畜生。

人类跟狗在长期相处中,逐渐弄清狗的许多本性后,就总结出许多跟狗有关的带有贬义性质的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与其说狗被人误解,还不如说是狗的本性制造了这些词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