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教育是社会性的,教育问题需要集社会的力量来解。

  歌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家庭之中,并以家庭为“根据地”实现与社会对接,投身到社会建设分工、协作的大家庭之中。每个人在身体和思维上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但这个独立是相对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成长都离不开社会中同伴的帮助、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大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包括人类】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单个个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与同伴协作互助、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目标就是尽最大可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能力都尽皆施展出来,让个人能力劳动效能最大化,比如原始社会以部落或氏族的方式群居,今天的人们以家庭为最基本的单元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合作,其本质就是为实现个人能力贡献社会建设效能最大化。

  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认知生活的世界

  教育系统是社会进化分工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个特别宽泛的事物,它是关系到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技能的获取方式、关系到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教育是一个人【包括但不仅限与家长、学校老师和兄长】通过自身言行示范带领另外一些人成长、成长、成人的活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更好的参与社会分工协作。原始社会生产活动就是狩猎和采摘,教育在亲子之间手把手的教即可完成;农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分工形态增多、语言文字、国家形态的出现,教育开始逐步分离成为一项专业的工作;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和专职劳动者集中劳动时间要求的增长,学校教育在社会中得到普及,教育成为为社会建设输送人才的助力系统,开启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家、教育强国之路。

  教育是社会分工协作中最基础的那一环,它是培育社会建设人才的摇篮,它是开启每个人通往智慧生活的钥匙,它是人类社会进化、进步的基石。教育传承人类智慧知识,让每个人都能“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让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社会物质资源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反某些资源还因被开发利用逐年减少。但是,人类在人口数量巨量增长的情况下生活仍然变得越来越富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提升了人均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学校教育是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必然

  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纪·哈·纪伯伦曾作《自由之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孩子不是家庭或者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烙上了深深的社会属性,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生活必须的资源来自社会......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更好的参与社会生产大分工、大协作,人生参与分工协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家庭。家庭需要为孩子指引辨识生活颜色、善恶、美丑的方式与方法,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求孩子对颜色、善恶、美丑的认知完全与父母相同;教导孩子学习成长不是在家庭之中能够完成的、孩子不是时刻都依偎在父母左右,他们需要与生活中的其他同伴发生联系、彼此影响......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需要自己用脚步到社会中去丈量,教育给予孩子行走的方法、辨识并战胜前行途中艰难困苦的能力。

  孩子是社会性的

  教育问题需要集社会的力量来解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学习成长,古人主张“易子而教”,就是不同家庭交换孩子进行教育。而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正是在“易子而教”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已成为社会分工进化的必然,预防“为教不专、为教难严”的关键。

  1、“易子而教”有助于信息互通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吾师”,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教养和专长的领域,特别是在社会教育未能普及的古代,“易子而教”对于孩子链接多种生活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就是充分借鉴和发挥了“易子而教”强大的信息互通交流功能,让专业的人在专业的领域做专业的事情、让老师能够专注于教导孩子们学习成长,而社会中绝大部分人则能够安心的参加社会经济建设。

  2、“易子而教”预防为教不专

  俗话说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社会之中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技能,比如有擅长写作的作家、有擅长表扬的艺术家、有擅长研究的科学家.....更有专注且擅长于教学的教育家。“易子而教”就能更好的发挥出教育家在教导孩子学习成长方面的优势,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成长、成才、成人。

  3、“易子而教”是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必然选择

  社会生产分工协作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从大领域分工形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领域,而细小分工从狩猎、采摘——>360行——>一颗螺丝钉的制作都分为若干专门工序。社会分工进化的标准就是每个人所负担的协作边际越来越小,“易子而教”就是教育进化的必然,而今教育系统又被进一步细化为孕前教育、孕期教育、启蒙教育、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等若干分支,分支之后还有分科,比如语言、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自然科学......

  4、“易子而教”预防为教不严

  有人说:“为将者就应该与士兵保持距离”,而家庭之中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彼此之间的一举一动都被对方“一览无余”,而且孩子还时常在家中“撒娇”、家长也时常有许多“难言之隐”会被孩子发掘。因此,家长在日常管束孩子的过程中也时常容易被孩子反驳“你自己......”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同样也有劣势和不足,而这一切在家中就几乎没有秘密。

  常言道:“老虎也会有打盹儿的时候”,生活中,家长难免有许多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都做不到,更谈不上为孩子做行为榜样,这就为“为教不严”埋下了隐患。“易子而教”让老师能够将自身最完美的形象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全身心的模仿老师最好的生活方式,老师因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展示的都是积极的那一面也就自然能够按照更高标准要求孩子们的学习上进,而不用担心因为孩子反驳“你自己.....”造成客观事实上的“为教不严”。

  社会是个大熔炉,教育为社会建设培育人才,教育所传授的智慧知识来源于社会。当今,社会工作、特别是在高科技企业推行“996”工作制之下,很多青年上班一族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全力投身于工作之中。如今国家对生育已经放开了很多,但是愿意生育孩子、敢于生育孩子的人已然是越来越少,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育孩子增添生活的压力实在太多,比如生育孩子可能意味着夫妻双方有一方工作不保、生育孩子家庭生活开支增加30%左右、生育孩子将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担忧20多年。根据“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改编的电视剧《一诺无悔》,廖俊波同志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学习成长、没有时间陪伴父母、买房需要贷款......作为县委书记尚且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无法陪伴父母、买房需要贷款,那么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社会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需要解决孩子学习成长汲取什么样的知识、解决孩子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取知识、解决孩子学习成长由谁陪伴、解决孩子们养成什么样成长价值观等问题。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幼有所育,让家庭敢生孩子、能育孩子、能育好孩子,这就注定了教育的问题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能够独自应对的事情,它必须调集社会资源和力量才能做到更好。

  学校老师呈现给孩子最完美的榜样

  教育是社会生产分工协作进化的必然产物,教育为社会分工协作服务。因此,作为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教育的规则、遵从教育发展进步的大势。目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提升国民素质,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然而,现阶段界定人才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学历,也就是每个人曾经的学习成长活动得到了哪些教学系统的认可,比如双一流大学的毕业证就肯定比某中学、某职业学校的毕业证更具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更好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机会。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