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大约5万年前到5千年前)和父系氏族公社(大约5千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两个历史阶段。母系氏族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单位,在生产资料公有的制度下,人能共同劳动,过着平等的生活。母系氏族公社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具有比较典型的形态,这时期的教育活动也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 生产劳动的教育

原始人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穿住等生活资料。为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在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的教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也比较广泛。

氏族公社时期劳动经验已经较为丰富,使用的劳动工具已有显著的改进。当时制造的石器,一般采用了磨制技术,种类较多,类型明显,形状对称,刃部锋利,更加实用。在制造石器技术基础上,又发明了制造骨器的技术。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制造并使用的骨针,全长8.2厘米,直径3.1-3.3毫米,针身圆滑,针尖圆润,是刮削和磨制成的,针眼窄小。骨针的制造、使用可以证明,他们当时已能用兽皮等缝制衣服,不再完全赤身裸体了。

生产工具的进步,使他们生产劳动的技能大为提高,生活资料来源更为丰富。生产劳动中获得的经验,不仅需要推广,更需要传授给年轻一代。

氏族公社时期,已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技术。人们在磨制工具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摩擦生热甚至燃烧,经过长期试验,终于掌握了摩擦生活的技术。古代有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这反映了人工取火的发明。人们逐步知道多种取火的方法和火的用途,火可用于熟食,扩大食物来源,改善健康状况;也可用于狩猎,借助于火的威力,驱赶、围攻野兽;还可用于垦殖、加工工具,烧制陶器,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取火的技术和用火的经验,依靠教育活动而推广和传授给下一代。

渔猎是氏族公社的重要生产门类。《尸子》说:“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最初的狩猎仅用木棍石块,此时已改用木矛、标枪、石球,后来还发明了弓箭,这些都表明了狩猎技术的提高。狩猎中偶尔捕获活的动物,将其驯养繁殖,后来饲养家畜逐步普遍化。这些经验,也成为传授内容。

随着农业的发展,原始手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人们已掌握纺织技术,能将麻类纤维捻成麻线,再织成麻布,以缝制衣服。制造陶器成为一种专门技术,有着复杂的过程,开始是选土、调土,然后是制坯,接着是装饰,彩绘,最后才是烧制。这些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使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

男女的生理、体质也不一样,承担的生产劳动任务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训练也有差别。其中教育就成了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