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祖先是遠古的野狼,早在10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把一部分野狼馴化並豢養起來,幫助人們打獵、看家護院,乃至打仗,從此,狗成爲人類的好幫手和忠誠朋友,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在農耕文明時代,人們重視農業生產,男耕女織,牛、馬等大型家畜由於能耕田、拉車、馱重,並且更容易飼養,因此,它們的作用逐漸超過了僅僅能狩獵的狗。

文·段宏剛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祖先是遠古的野狼,早在10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把一部分野狼馴化並豢養起來,幫助人們打獵、看家護院,乃至打仗,從此,狗成爲人類的好幫手和忠誠朋友,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

然而,在傳統文化裏,狗的形象並不好,以致於大多數跟狗有關的成語、諺語、俗語、歇後語,都帶貶義色彩,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狗血噴頭,狗頭軍師,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急跳牆,狗尾續貂,雞犬不寧,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等等。

狗爲什麼不被待見,成爲貶義詞的代表?我覺得,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是跟狗的社會分工和角色轉化有關。

二是跟狗的天性有關。

從歷史來看,狗的社會分工並不是一成不變。

大約在距今14000多年前,狗被人類從野狼馴化之初來看,人類馴化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幫助人們打獵,提高狩獵成功率,獲得更多的食物賴以生存。

因爲狗跟它的祖先狼一樣,是典型的羣居動物,傳承了協同作戰的本領,原始人狩獵時,會帶上一羣狗,每當發現獵物,一羣狗會相互配合,分工明確,有的狗充當誘餌引誘獵物出擊,有的狗負責追擊獵物,把獵物往人類佈置好的陷阱追趕,有的狗則埋伏在隱蔽地方等着打伏擊。

遇到大型獵物,一羣狗則會羣起而攻之,把獵物團團圍住,讓獵物無法脫身,等待主人到來手刃獵物。

狗能代替人們做許多事情,這些優勢讓它在原始社會時期被人類當作最重要的資產,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某些部落,一條狗的價值甚至等同於一個人的價值。

後來,隨着豬、馬、牛、羊、雞、鴨、鵝等動物逐漸被馴化,人類的家畜越來越多,它們有的可以做勞力和運輸工具,有的可以提供肉食和蛋類,能給人們帶來穩定而豐富的食物來源,因此,人類不再依靠打獵爲生,只需把這些家畜飼養好、管理好、使用好,就基本能滿足一切生活需求。

於是,人類社會形態在4000多年前,自然而然從原始社會過渡到農耕社會,開啓了農耕文明時代。

在農耕文明時代,人們重視農業生產,男耕女織,牛、馬等大型家畜由於能耕田、拉車、馱重,並且更容易飼養,因此,它們的作用逐漸超過了僅僅能狩獵的狗。

正是原始社會的終結,農耕文明的興起,狗的社會作用才被弱化,地位越來越低。當狗不再作爲狩獵工具,它的主要活動範圍自然而然從戶外轉向了室內,變成看家護院的角色。

到現代社會,狗的主要作用依然是看家護院。

忠誠、機靈、領地意識強,是狗的天性,也是優點,但這些優點在某些情況下,卻變成了缺點。

在狗的生存哲學裏,沒有“二心”一詞,狗自從踏進一個家門,這輩子只把這一家人認作自己的主人,在任何時候,都會對主人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狗因爲不分青紅皁白地忠誠於主人,完全服從於主人的意志,哪怕主人是十惡不赦之人,狗同樣會矢忠不二。狗的這些天性極容易給自己戴上愚忠、奴性十足的大帽子,讓自己成爲助紂爲虐的幫兇,這是狗背上惡名的主要原因。

狗由於領地意識很強,因此,性格也變得非常多疑,甚至很暴躁,對陌生人常懷有強烈的敵意。哪怕是主人的親朋好友前來拜訪,剛走到門口吧,狗也會聞風而動,激烈地對着來客吠叫。

因爲在狗的眼裏,一切陌生的面孔、不熟悉的氣味,都是潛在危險,用激烈的吠叫乃至兇猛的撲咬,把危險拒絕在自己的領地範圍之外,是它的天職所在,至於這樣做有沒有錯,不是狗在意的,狗本身也搞不明白。

來客本該受到歡迎,卻被狗當作賊一樣警告和防備,甚至被咬傷,這種場景對客人來說相當尷尬,甚至很掃興很懊惱。

狗這種“歡迎”來客的方式,也是讓它臭名遠揚的一個主要原因。

狗還有一個頑固的劣性,那就是基因裏邊一直掩藏着野性,在適當時間和地點,會釋放出來。畢竟,狗的祖先是野狼,是兇殘的肉食動物,遺傳了狼的許多野性,越是兇猛的狗,它的野性越強,攻擊力越強,喜歡對弱小動物痛下殺手。

在農村,時常發生惡狗咬傷、咬死羊、雞、貓等家畜的事件,一些狗甚至會把咬死的家畜偷偷喫掉。狗的這些做法經常惹得兩家人之間怨聲載道,從而發生口角。在一些人眼裏,狗無疑成了惹是生非、作惡多端的畜生。

人類跟狗在長期相處中,逐漸弄清狗的許多本性後,就總結出許多跟狗有關的帶有貶義性質的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與其說狗被人誤解,還不如說是狗的本性製造了這些詞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