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民政部门做过一项统计,大学期间恋爱结婚的青年离婚率是55%。在当时来讲,算是比例比较高的。因此,一些专业人士曾就大学生该不该恋爱结婚问题开展过讨论,结论是:不鼓励,也不反对。校方也支持这一结论。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1988年,那时候,谈恋爱、追美女简直是一种时尚,女生少的大学属于狼多肉少,同学们常常会串到其他学校去追女生,或者是委托考入不同大学的高中同学介绍。那时候,租房子便宜,很多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的同学都搬出了宿舍,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记得有一次,我们8个男生把一个高我们几届的研究生从阶梯教室骗出去暴打了一顿,只是因为他把我们的系花追到手了。

    那个时候,国家还可能包分配,用人单位分房子,就业、住房的压力要小得多,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所以从恋爱到结婚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我们班里一个很漂亮的独生女,毕业后随着男友去了湖北,她父母哭得死去活来的。后来听说婚后不是很美满,女生对湖北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与公婆的关系很差。分手率也蛮高的,尤其是毕业后各奔东西之后,还有就是出国留学等原因,很多同学基本上是毕业即分手的。记得我有一个表妹,上的是一所艺术类院校,谈恋爱谈得昏天黑地的,找了男朋友介绍给亲友们认识,亲戚们很重视,还轮流请他们吃饭来着。后来,她接连换了几个男朋友,每一个都像第一个一样介绍给大家,大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只是象征性地点点头,随便应付上几句而已。可能是挑花眼了,几个都没成。我说她得了习惯性分手病。工作后,别人也给她介绍过几个,有一个她特别满意,但那男的告诉她说希望找个处女。她狂怒,说那男的有病,应该去幼儿园找。后来总算嫁了个警察,生了个儿子,小日子过得挺好。她说:大学时的爱情,没一个靠谱的,只不过是一堆干柴遇上了一团烈火。

    这话想想也对,大学阶段真好赶上多情怀春的顶峰期,恋爱更像是一场成年人的游戏,没有谈情说爱的想法反而不正常了。现在的情况和那时不同了,就业、住房的压力都很大。作为成年人,恋爱时对这些东西也会有所考虑,不靠谱的应该会少一些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