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熱衷抄底的激進投資者,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買入股價不漲續跌,後市逐步加倉,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進而攤薄成本。關於這兩種方法都比較適用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者(通常追求低位買入),而對喜歡冒風險的激進型投資者就不適用了,激進型投資人(在拉昇過程中進場)由於參與的個股風險較大,因此一般應該設置較嚴格的止損位,越跌越買的策略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

倉位控制事實上就是一種風險控制的手段,試想,如果你能百分之百看準後市,還談什麼倉位控制?每次都全倉進出好啦,因爲滿倉操作從資金使用效率的角度來看永遠是最高效的手段!因此如果看見某些人或機構的什麼炒股祕笈號稱能精確預測後市並又提醒你分倉分批地操作,那麼你可以斷定是騙子或誇大其詞,因爲看得準與風險控制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倉位控制一般情況下從以下兩個角度來看:

首先是資金(股票)分配比例的分倉策略:通常有等份分配法和金字塔分配法兩種。所謂等份分配法就是資金分爲若干等份,買入一等份的股票,假如股票在買入後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入與上次相同數量的股票,依此類推以攤薄成本。而買入後假如上漲到一定程度則賣出一部分股票,再漲則再賣出一部分,直到等待下一次操作的機會來臨。而金字塔分配法也是將資金分爲若干份,假如股票在買入後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入比上次數量多的股票,依此類推,假如上漲也是先賣出一部分,假如繼續漲,則賣出更多的股票。

兩種方法共同的特點是越跌越買,越漲越拋。究竟採取哪一種分配方法就要看投資者本人了,假如投資者對後市的判斷比較有把握,則應採取等份分配法。股價處於箱體運動中也可採取等份分配法來博取差價。而假如投資者喜歡抄底或者對後市判斷不十分有把握時,金字塔分配法則是較好的選擇,因爲在攤低持股成本方面和最大化利潤率方面金字塔分配法都比等份分配法來得更穩健。關於這兩種方法都比較適用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者(通常追求低位買入),而對喜歡冒風險的激進型投資者就不適用了,激進型投資人(在拉昇過程中進場)由於參與的個股風險較大,因此一般應該設置較嚴格的止損位,越跌越買的策略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

第二是個股品種的分倉策略:我們總是見到關於雞蛋是放在一隻籃子還是幾隻籃子裏的討論,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裏還是一句老話:究竟採取哪一種方法就要看投資者本人了。確實有把握的,就該咬定一股不放鬆,如果把握不大,則應買入2—3只個股(買得太多對於管理和跟蹤都不方便,況且絕大多數投資者資金量也不是很大),需要注意的是所買的幾隻股票應儘量避免買重複題材或相同板塊的個股,因爲具有重複題材或相同板塊的股票都具有聯動性,一隻不漲,另外的也好不到哪去。

倉策略大致上就以上幾種,但是很多新入市的朋友開始會拿一點資金嘗試買股票,往往在得到一些甜頭後便忘乎所以(實際上大多數新股民都是在好行情時入市的,所以開始都會有些甜頭),然後滿倉操作就告套牢,並非不懂而是心態作怪,因此你就會明白爲什麼很多股市高手包括不少老股民分倉操作的比例遠大於新股民的道理。那麼怎樣避免因衝動而全倉操作的覆轍呢?筆者提供一些方法:事先的計劃,你在買賣前就必須有控制風險的分倉或止損計劃,假如你是股市新兵你應該先拿一小部分資金操作,有了相當的經驗後纔可放手去幹,切記啊,不要讓衝動毀了你的錢包。另外就是建立賬戶資金曲線並且和大盤走勢相應比較,複習自己的交易記錄,當熟悉自己的交易習慣後對自己做個準確的評價,自己的預測能力如何,風險控制和承受能力如何等等,最後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分倉操作計劃。

上面說的都是分倉操作與風險控制的話題,筆者並不完全否定全倉操作,但如果你是較穩健型的,並且具有一定資金量的投資者,你就必須學好分倉操作這一課,那樣你才能從容面對股市的起起落落而從風險中獲得收益。

“1248”倉位管理,分批買入法

1248倉位管理法,顧名思義,它其實就是一種分批買入法,這個管理方法的關鍵點就是越買數量必須是越大。假設,如果你看好中路股份的話,那麼在你沒有把握的時候,可以先輕倉買入1000股,當你確定比較有把握的時候,在買入2000股,有絕對把握的時候在買入4000股,在絕對把握的話,就可以買入8000股,所以這個方法的關鍵點就是每一次買入都儘量加倍的買入。所以這也是這個名稱的由來。相應的圖形如下。

專門靠炒股賺錢的一類人:反覆牢記“1248”倉位管理,賺的盆滿鉢滿,勤背誦,一旦掌握,盈利更快

投資者在什麼時候運用1248資金買入法呢?總結出了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1、 資金熟悉的好股票回調的時候。當看好一隻基本面很好的股票時,你不像追高,而是想要逢低買入的話,你就可以在一個相對低點買入100股或者1000股,等這隻股票回調時跌幅每達到一個臺階時,加倍買入一次。

例如沒跌幅達到5%的時候,就加倍買入一次,這樣就可以逐漸的攤低成本還可以買在一個相對低點。本人曾將持有的長線股蘭花科創就一隻用這種方法買入。這裏的相對低點標準,就是:股價跌幅達到70%以上,市盈率10倍以下,市淨率3倍以下,上市公司的業績不但不能預減還要預增。

2、短線操作趨勢還不明的時候。當你看好一隻個股,但是還需要觀察以下,就線買入計劃買入量的十分之一,等到股票走勢符合你原來的預想時,就可以把其餘的分幾批買入,或者乾脆把剩餘的一次性買入。

股市與賭場,其實邏輯是相通的,你做出的買賣決策,在沒有一定時期的市場表現來驗證,你不知道成敗。賭場上,沒有徹底攤牌前,你也不知道輸贏結果。在這之前,一切分析預測,獲得的都只是一種可能、一種概率。當你做對了,可能是偶爾,是運氣,也有可能一時的正確,但不能因此認爲自己是常勝將軍,掌握了賺錢的終極密碼。把運氣當能力,把小聰明當大智慧,是很多人經常犯的錯。

1.漏斗型倉位管理

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熱衷抄底的激進投資者,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買入股價不漲續跌,後市逐步加倉,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進而攤薄成本。這種方法對投資者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優點是初始風險比較小,在不爆倉的情況下,漏斗越高,盈利越可觀。

專門靠炒股賺錢的一類人:反覆牢記“1248”倉位管理,賺的盆滿鉢滿,勤背誦,一旦掌握,盈利更快

以上海物貿(600822)爲例,假定第一次建倉是13元,此後股價持續下跌,越跌越買,並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大,如下圖3-4次加倉都是沒問題的。隨着行情的開啓,股價迅速突破平均成本線、初始成本線,最終抄底宣告成功。

專門靠炒股賺錢的一類人:反覆牢記“1248”倉位管理,賺的盆滿鉢滿,勤背誦,一旦掌握,盈利更快

2.矩形倉位管理

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行情啓動同時跟進的投資者,事先把準備入場的資金量進行等分,我們常說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倉位就是典型的矩形倉位管理法。初始進場的資金量,佔總資金的固定比例,隨着股價持續上行,後面機會出現,再按這個固定比例加倉。

專門靠炒股賺錢的一類人:反覆牢記“1248”倉位管理,賺的盆滿鉢滿,勤背誦,一旦掌握,盈利更快

以長江投資(600119)爲例,我們在行情啓動之初首次建倉,之後股價有兩次衝高調整,我們進行兩次固定比例加倉。如此一來,若股價回落的話,倉位不至於全部被套,可以利用加倉攤薄成本,若股價按預期直接上漲,有一定比例倉位在裏面,仍有獲利空間,

專門靠炒股賺錢的一類人:反覆牢記“1248”倉位管理,賺的盆滿鉢滿,勤背誦,一旦掌握,盈利更快

3.金字塔型倉位管理

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保守投資者,通常在行情啓動後首次回落時建倉。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比如4-5成倉位,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小。

專門靠炒股賺錢的一類人:反覆牢記“1248”倉位管理,賺的盆滿鉢滿,勤背誦,一旦掌握,盈利更快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首次建倉後沒有止跌反而向下破位了,則不再加倉,做好止損出局的準備。

掌握倉位管理的原則是十分重要的。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重要的不是判斷現在的股市是不是低點,因爲低點之後還有低點。同樣,也不是判斷高點,因爲高點之後還有高點。重要的是,必須對自己的投資有一個規劃和預期。必須瞭解每一筆投資,在流動性、不確定性(風險性)、收益性這三個要素上,分別是怎樣一個水平。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安排自己的投資比例。

首先是流動性。投資者務必規劃好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這是管理好風險和收益的前提條件——如果這一點沒處理好,要麼是收益性達不到預期,要麼是風險性高於預期。

其次是風險性。投資者在投入一筆資金前,要考慮這筆資金自己“輸不輸得起”。千萬不要將輸不起(特別是保命錢)的資金投入股市,因爲這將極大地影響投資者的情緒,成倍放大恐懼和貪婪,使投資者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後纔是收益性。投資需要保持謹慎,先看到風險,後看到收益。收益性是建立在流動性和風險性基礎之上的。一般高收益要麼犧牲流動性,要麼風險性高。此外,投資者對收益的期望值,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投資者的操作風格。例如,投資者如果期望收益率年華100%以上,那麼就極有可能陷入追漲殺跌的境地。投資者制定合理的收益率期望值,有利於保持合理的投資心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