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数字表述的吉祥话,比如三阳开泰、十全十美、六六大顺等。今天就专门来讲讲六六大顺的历史典故和依据。

1、六大顺、六不顺分别是什么

按照《春秋左传》说法,六大顺分别是:君义,国君的所作所为要公正、符合公理;臣行,臣属要尽职尽责,履行所应当承担的事务;父慈,父亲对待晚辈要仁爱、和善;子孝,儿子对待双亲要尽心奉养并顺从;兄友,兄长对待弟弟要和睦、友爱;弟敬,兄弟对待兄长要尊重、恭敬。

《春秋左传》首提六顺

六大顺后就会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睦。同时,按照《左传》说法,还有“六逆”即六不顺,分别是:贱妨贵,低贱的阻碍伤害尊贵的;少陵长,年少的驾凌于年长之上的;远间亲,关系疏远的离间感情亲密的;新间旧,新来加入的离间旧有所爱的;小加大,能力弱小的欺负实力强大的;淫破义,用放纵的行为破坏符合道义的。

古人对于六大顺、六不顺有多种理论体系的论述,核心思想就是要天下一心,各行其道,才能保证长治久安。认为六大顺和六不顺(六逆)是决定存亡兴坏的根本。

2、关于六大顺说法的来历

这个六大顺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说起来跟卫庄公有关。卫庄公是春秋时卫国第12任国君,是一名乱国之君,他乱国的根源就在于没有遵从六大顺,反而做出了很多六不顺的事情。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人称“庄姜”,是很有名的大美女。

历史上知名的美女庄姜

但婚后庄姜一直没生出儿子来,卫庄公又迎娶了陈国女子“厉妫”,生下儿子孝伯,不过这个儿子早亡了。好在,跟随厉妫陪嫁而来的妹妹“戴妫”生下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卫庄公还有个爱妾,也生下一个儿子叫州吁。

公子州吁身材高大,喜欢舞枪弄棒,有军事才华,很得卫庄公宠爱。因为不是嫡生,因此无法继承王位。而且庄姜视卫桓公为已出,对公子州吁很厌恶。大臣石碏(què)担心公子州吁将来骄横、难以驾驭,就向卫庄进言。

石碏认为,不要对公子州吁太宠爱和赏赐,以免让他骄奢淫佚,谈话中他提出六顺、六不顺(六逆)说法。当然,这番劝导没得到回应。等卫桓公即位,公子州吁果真率人叛乱,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首开春秋弑君的先例,从而被其他国家所效仿。

石碏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乱国

3、历史上还有七顺的说法

六六大顺,这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不过,你也许不知道,历史还有七顺的说法。成书早于《左传》的《周书》引用周文王的话,认为天下之事要做好七顺:天得时;地得助;年得和;利财足;得助明;仁无失;道有功。

意思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得到天时;要顺应地利条件得到地助;要顺应民心得到安宁;要顺应利益关系得财足用;要顺应道德在别人帮助下心明;要顺应仁义规定才能没有错误;要顺应天道才能有所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六顺和七顺有所不同,六顺强调的是整体的社会规范,涵盖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而七顺主要指为君之道,是古代君王治理天下的行为准则。

六六大顺万事顺

以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关于六顺也有不同的理解。对普通人来说更希望国家顺、家庭顺、身体顺、感情顺、财运顺、事业顺。所以,亲朋好友见面问候时,那就尽情恭祝对方“六六大顺”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