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絲自媒體原創,拒絕轉載!

劉冷絲
欄目 絲說中小學教育

這幾天朋友圈裏討論最多的可能就是河南四位考生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很多主流媒體也加入了這場“大討論”,呼籲公開一切真相。

一名考生已經承認答題卡是自己的筆跡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不能迴避:要在試卷的個人信息被封籤的情況下,從河南省98.3萬名考生的393.2萬份答卷和393.2萬份答題卡中,將一個考生4科考卷的身份信息全部塗改一遍。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況且,能夠完成這一循環的人,需要動用的資源和能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最終的答案其實早就明瞭,而且只有一個:這極有可能又是一場孩子們的幼稚且善良的“鬧劇”。

這四個孩子怎麼辦?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

一句老話已經快變成俗語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其實還應該加上一點“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和社會”。

河南省高招辦的回應

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社會各界,大家都應該積極思考和探索:怎樣盡最大努力去培育屬於未來的孩子。

目前這一代出生於2000年的孩子,是一個正在成長並且發展的羣體,如果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0年後,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真正達到和諧、健康的社會。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一定爲孩子們一時的錯誤焦慮不已,而是應該進行積極地善待這些孩子們,並不是要去改變他們什麼。

我國有着獨特國情,因行政管理結構的原因,過去和現在,很多學校和社會行政管理的力量越來越大,教育的力量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那麼好,很多學生平時的表現都是很不真實的一面,他們不願意也不敢暴露自己的全部,而是隻展現你願意看到的一面。這四個孩子很有可能就是這樣,平時成績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突出,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也不太願意在別人面前曝光自己的全部。

因爲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學校平時的教育往往找不到起點。可以想象一下,類似這樣的孩子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時候,往往就會暴露出不好的一面,這就是學校教育的缺失。

一名家長展示自己的申請書

我們對教育本質的理解也比較單面,其實,學校教育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但這還是遠遠不夠,教育更深層次的目標是要讓學生髮現自己、喚醒自己,直至最終成爲自己,成爲具有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的人,這纔是教育的本質。一個孩子怎麼可能不犯錯?況且他們是在層層壓力之下,面對的是高壓的高考!

教育應該順應青少年成長的天性。我們往往信奉於用一個模式來培養學生,那樣簡單可行,這就等於對所有不一樣的學生都切了一刀,最後培養出來的都是一樣的學生。學生本來是不一樣的,但現在的教育使他們太一樣了。真正教育好這些孩子,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允許他們犯一些錯誤,當然,我們要幫助他們克服這些錯誤,糾正錯誤。

一名學生根據回憶寫出的作文

我們過去的教育極力想杜絕孩子犯錯誤,如此一來,他們永遠走不了彎路,永遠也沒有犯錯誤、改正錯誤的體驗。

教育,特別是學校,要積極創造一些允許學生走彎路的條件,這樣他到社會上就不再走這種彎路了。相對於學校來說,學生到社會上犯錯,代價就太大了。

個人原創,拒絕轉載!

敬告 本文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跟帖中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