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由迪士尼出品的特效大作《沉睡魔咒2》在全球公映。

《沉睡魔咒2》票房破3億元

從票房來看,《沉睡魔咒2》的表現大幅低於本預期:在北美地區,《沉睡魔咒2》首週末進賬3695萬美元,僅相當於前作同期數字的53%,也創下今年迪士尼動畫改編作品的開畫新低。

截至11月6日,《沉睡魔咒2》累計票房爲8856萬美元,體現出兩極口碑的不利影響;再加上《終結者:黑暗命運》等新片的衝擊,後續追趕《小飛象》(1.15億美元)仍是先期目標。

在中國市場,與海外同步亮相的《沉睡魔咒2》以1.6億元登頂,但面對《雙子殺手》等好萊塢影片的激烈競爭,《沉睡魔咒2》公映三週後累計至3.4億元,預計將向《阿拉丁》(3.68億)靠攏。

在海外大規模開畫後,《沉睡魔咒2》的全球票房達到3.88億美元,距離5年前《沉睡魔咒》進帳的7.58億美元還有不小差距;由於《沉睡魔咒2》已在絕大多數國家起映,因而後續的成長空間極爲有限。

考慮到《沉睡魔咒2》的拍攝預算達到1.85億美元,目前的成績預計將爲出品方帶來顯著的虧損,也令明年登場的《花木蘭》面臨更大的壓力。

在童話/動畫真人化蔚然成風后,《沉睡魔咒2》是這一IP改編方向的最近嘗試:繼《小飛象》、《阿拉丁》和《獅子王》之後,這是今年迪士尼第4部動畫改編電影,現在看來整體盈利呈盈虧各半的局面,也令迪士尼的戰略野心再度受挫。在《沉睡魔咒2》之後,這股改編風潮是否會出現新變化呢?

一、動畫翻新,獨此一家

進入新世紀以來,迪士尼童話/動畫真人化的作品已達到12部,成爲米老鼠電影版圖的重要一環。

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迪士尼便曾“試水”真人化:1994年,迪士尼將1967年的動畫版《森林王子》重新搬上大銀幕,由賈森·斯科特·(中文名李截)出演男主角莫格利,最終以2700萬美元的成本收穫逾4千萬美元,並榮獲第21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提名。值得一提的是,《森林王子》曾在“十部進口大片新政”施行後引進國內院線,但具體票房數據已不可考。

《101真狗》正式海報

隨後,在1961年經典動畫《101忠狗》的基礎上,迪士尼又於1996年推出真人版《101真狗》,全球票房達到3.2億美元,超出7500萬美元投拍預算的4倍以上。於是4年後續集《102真狗》再度出爐,但在成本提升後票房卻大幅滑坡。此後迪士尼便暫時將這一模式束之高閣。

直到2010年,迪士尼重新將目光對準自身豐富的動畫寶庫,改編藍本則是1951年出品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在鬼才導演蒂姆·伯頓的操刀下,原本充滿童趣的故事被注入一絲“哥特”氣息 ,再加上觀衆彼時對3D特效趨之若鶩,讓《愛麗絲夢遊仙境》一炮而紅,在全球席捲逾10億美元,成爲當年的現象級影片。在引進國內後,《愛麗絲夢遊仙境》最終收穫2.28億元,高居年度總榜第8位。

應該說,最初《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成功只是個案式的:天時(《阿凡達》帶動的3D旋風)、地利(圖書和動畫的粉絲基礎)、人和(導演蒂姆·波頓和一衆主創)的組合造就了《愛麗絲夢遊仙境》,後續項目則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

真人vs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

僅僅三年之後,由1939年經典原版《綠野仙蹤》改編而來的《魔境仙蹤》問世,但2.15億美元的鉅額投資只換來不到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彷彿在《愛麗絲夢遊仙境》掀起的熱潮上澆了一盆涼水。

不過,《魔境仙蹤》的失利並未讓米老鼠停下腳步:2014年,迪士尼再度另闢蹊徑走“黑暗路線”,將1959年《睡美人》中的反派魔女扶正,併力邀安吉麗娜·朱莉出演這一角色,最終《沉睡魔咒》席捲7.5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僅次於《變形金剛4》、《霍比特人3》和《銀河護衛隊》居年度第4名。

此後,迪士尼對旗下經典作品的再改編進入快車道,在短短三年間接連推出5部作品,在財務上的表現則喜憂參半。

迪士尼動畫真人作品統計

先是在2015年,由1950年動畫版《仙履奇緣》脫胎而來的《灰姑娘》登上大銀幕,憑藉出色的卡司和唯美的風格拿下5.4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同時成本降至9500萬美元也顯著提升了利潤空間。

一年之後,在1967年《森林王子》基礎上完全CG化的《奇幻森林》捲土重來,逼真的特效令觀衆歎爲觀止,全球進賬高達9.66億美元,也讓迪士尼完成對年度前5名的包攬。

當然,高額投入不一定換來良好的收益,稍晚亮相的《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就是一例,坐擁前作的巨大成功和1.7億美元的拍攝預算,卻被同期的《X戰警:天啓》碾壓,全球收益不足3億美元,不幸入選當年“十大虧損電影”之列。

2016年的最後一部同類型作品是《彼得的龍》:該片的改編源本是1977年的真人+動畫電影《妙妙龍》,但新版在全球也只得到1.4億美元,而未能引進內地市場也成爲遺珠。

隨後的2017年則見證了《美女與野獸》的大爆發:原本1991年的動畫版就是傳世經典,由艾瑪·沃森和丹·史蒂文斯領銜的真人版精準抓住了“懷舊”氛圍,最終在北美市場進賬5億美元,全球更是掘金12.63億美元,成爲迄今動畫改編系列的最佳成績。

《小飛象》開局不利

進入2019年,野心勃勃的迪士尼一口氣推出4部動畫改編電影:3月,耗資1.7億美元打造的《小飛象》表現不及預期,3.5億美元的全球收益恐怕難逃虧損;5月,迴歸歌舞類型的《阿拉丁》旋即扳回一城,在北美、日韓、歐洲等成熟市場持續熱映,一舉衝破全球10億美元大關;7月,開局強勢的《獅子王》雖然面臨續航力的考驗,但仍以逾16億美元高居年度單片次席;而10月的《沉睡魔咒2》則預計跌入虧損的泥潭,未能爲2019年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二、懷舊vs創新難平衡,動畫真人化面臨變局

在回顧過往的票房表現後,童話/動畫真人化的內在機理也值得探討。

早期受限於技術等原因,將動畫角色融入真人電影成爲最初的嘗試方向:早在1977年,米老鼠就在《妙妙龍》裏讓一條動畫製作的龍和真人角色同框出境,製作理念可謂相當超前,不過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

《妙妙龍》劇照

到了1988年,迪士尼聯手安培林娛樂和試金石影業推出了《誰陷害了兔子羅傑》,這次有更多動畫角色與真人演員一同亮相,最終影片收穫票房口碑雙豐收,還在第61屆奧斯卡上得到包括最佳視覺效果獎在內的3座小金人。隨後的《宇宙大灌籃》等也遵循類似的模式。

隨着計算機合成圖像技術的進步,這種真人+動畫的“混搭”式做法漸漸被放棄。而技術的飛速發展也體現在相隔20餘年問世的《森林王子》和《奇幻森林》上,從略顯簡陋的實景搭建到幾可亂真的純CG製作,技術早已不再成爲動畫改編的障礙。

由此,劇情的關鍵作用開始逐漸顯現,特別是對於經典動畫的再影像化,如何在廣爲人知的故事中推陳出新,便成爲真人化改編的一大難點。

而在前述的15部作品中,貫穿期間的改編走向便出現了變化: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大膽對“瘋帽子”形象進行改造,而《魔境仙蹤》則力圖挖掘童話背後的女巫故事,其後《沉睡魔咒》更直接聚焦動畫中的反派角色,在經典動畫的元素上作出一定創新,這原本是一個不錯的改編方向。

但從《灰姑娘》開始,迪士尼逐漸採取保守路線,“逐幀還原”成爲重要的賣點,觀衆的期待值也趨於穩定。即便《灰姑娘》和《美女與野獸》都收益頗豐,但也爲負面口碑的積累埋下隱患。

從對《小飛象》和《獅子王》的批評中,便能發現單純寄望於調動觀衆的“懷舊”情緒,而在劇情上小心翼翼不逾越原版設定的框架,顯然落入了難以突破的窠臼之中。

《獅子王》配音陣容豪華

誠如評論所言,《獅子王》是“一部沒有真實動物、任何演員,甚至沒有攝影機的電影,完全復刻着最真實的電影拍攝”,進而模糊了動畫和真人之間的邊界,也許將爲電影拍攝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但這一點對觀衆而言卻近乎“無感”,也無助於拉抬《獅子王》的口碑。

相對而言,《阿拉丁》則順應“女權主義”的風向,對朱莉公主的人設做出積極的改動,再加上角色主題曲Speechless推高了影片熱度,從而獲得動畫改編電影中少有的好評。

當然,《沉睡魔咒2》在跳脫原版動畫的限制後仍有創新的空間,而明年亮相的《花木蘭》傳聞將不再保留歌舞片段,這樣的改編與《小美人魚》的爭議選角同樣冒險,國內外觀衆對預告片的反應便可見一斑。

迪士尼動畫真人化重點作品

在迪士尼的2020年之後的院線新片計劃中,未定名的真人改編電影數量達到9部之多,甚至超過漫威、皮克斯等知名品牌系列。而在大銀幕之外,迪士尼還爲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儲備了大量項目,包括《小姐與流浪漢》、《石中劍》等動畫都將變身“真人版網大”。

由此觀之,在《沉睡魔咒2》的“故事新編”路線受挫後,迪士尼仍將攥緊動畫改編的“獨家祕笈”,凸顯好萊塢原創題材稀缺的行業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