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很多人找設計師對自己房屋改造時,不僅是爲了美化它,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裏很好的生活。在改造前,這個居住七個人的小屋顯得無比的擁擠,在改造後,空間不僅更加有層次感,還讓原本的小破屋搖生一變化身小別墅。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檔叫《夢想改造家》的改造類節目,節目中設計師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並在尋求業主的居住需求下,對房屋進行煥然一新的改造。

一位日本著名的設計師青山周平曾經說過,設計不單單是爲了美,更重要的是爲了生活。

《夢想改造家》中爆改的網紅房,如今被打回原形,網友:本性難移

所以很多人找設計師對自己房屋改造時,不僅是爲了美化它,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裏很好的生活。

所以纔會出現《夢想改造家》、《交換空間》等節目。

雖然有些設計師對原來的房屋進行改造後宛如一個小別墅,但是由於後期業主沒有好好愛護,還是會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差,就像一個“垃圾堆”一樣。

別說你不信,《夢想改造家》中就有幾個這樣的典型例子。

1. 最具空間感的改造

像圖片中所看到的那樣,在一個只有43平方米的小屋子中,裏面居住着一家七口。

其中還有三個還只是孩子,在這個狹窄的空間裏,基本上每人平均6平方米。

在改造之前,房屋的主人爲了讓孩子有一些活動空間,已經把大人們的生活空間壓縮到最小了。

即使是這樣,仍然還是沒有辦法給三個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而且隨着房子逐漸老化,存在的毛病已經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家七口的健康了。

設計師本田貴司最大化的利用空間的“重疊性”和“兼用性”,通過對房屋空間的高效佈局,設計出了三個獨立且可以變化的膠囊房和三段魔方椅。

這樣不僅能夠讓原本擁擠的空間“空”下來,還能夠滿足在不同環境下的生活需求。

在改造前,這個居住七個人的小屋顯得無比的擁擠,在改造後,空間不僅更加有層次感,還讓原本的小破屋搖生一變化身小別墅。

2.最大化利用小空間

這個混亂不堪,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家的房屋,竟然住了住了祖孫三代六口人,在改造之前就像圖片中所看到的那樣,廚房和廁所無縫聯合在一起。

腦部一下,當飯點時在廚房做飯的時候,整個廚房充斥着油煙味,也許旁邊還有人上廁所。

也許在喫飯的時候,旁邊還有人上廁所。小編已經腦補不動了。

你們要是以爲這就是重頭戲,那麼就錯了。

自從業主大嬸的女兒結婚後,大嬸就和她的丈夫分開睡了,大叔是一個一米九的大漢,他的臥室就在一個由過道內,空間狹小到連翻個身都是奢侈。

主臥則是女兒、女婿的房間,大嬸的女兒和女婿睡在主臥的牀上,大嬸則睡在主臥的舊沙發。沙發和牀之間由一道窗簾保護各自的隱私。

設計師看到這樣的場景後,使用原木爲主基調,讓整個空間由雜亂變爲帶有古樸的味道。

改造後大面積的使用了玻璃和天窗,陽光灑進來,讓整個屋裏亮堂堂的。

推開移動的木門,就是大叔和大嬸的臥室了,這老兩口終於可以安心睡下了。在樓梯的下面,被規劃成了廁所,“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這樣的改造在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很大的討論,大嬸一家也非常的滿意,但是好景不長,在“小別墅”居住了一段時間後,房子就被打回原形了。

似乎是大嬸一家人不善於收納物品而導致的。就這樣小別墅變回於小破屋,簡直就像一個小型的垃圾回收站。

其實,改造雖然會讓原來的房屋變得更加美觀,也可以有效的提升生活的質量和水平。

但是生活是自己的,設計師的改造只能暫時的改變生活,有一句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自己不去經營,那最後也只能是越變越差,畢竟設計師能改造房子,不能改造人。

要長久的保持美好還是得自己努力經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