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能解決胖大嬸家的採光問題,青山還一併改造了鄰居家只有3.7㎡的門房與3.1㎡的雜物間。在當初改造房子的時候,陳彬老師除了設計室內空間,還順便把鄰居堆放垃圾的陽臺升級爲自帶灌溉系統的植物園。

  生活要自己去經營,

  改造不過是一個開始。

  - 生活 美學 -

  前段時間,《夢想改造家》第六季宣佈收官。

  這檔充滿了溫度的改造節目,每季的評分都穩穩維持在9分以上,可見質量之高。

  不少爆改過的房子都曾刷屏微博朋友圈,什麼6.8㎡學區房、上海11㎡超小戶型、四代同堂老宅...

  每次看着改造前後的對比,都不得不驚歎設計師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

  也有不少人好奇,那些改造後驚豔的房子,現在變成什麼樣子呢?

  NO.1 | 壹

  追過“夢改”的觀衆,肯定對下面這位神似小栗旬,貌像霍建華的帥哥設計師——青山周平深有印象。他因爆改北京南鑼鼓巷,胖大嬸與鄰居家的大雜院而走紅網絡。

  原本,胖大嬸家一家五口擠在僅僅35㎡的空間,四處堆滿雜物、廁所與廚房連一起,連轉個身都不方便,更別提生活質量了。

  最終爆改的效果,只能用“逆天”一詞來形容。

  ▲胖大嬸改造後的家

  從前那個不透光,潮溼、逼仄的老房子,變成了舒適溫馨的小屋。

  胖大嬸夫婦終於有了自己的大牀,不用因爲空間不夠而分牀睡了。

  女婿和女兒擁有了獨立的房間,舒適的大牀和精緻的梳妝檯。

  青山老師還特意給孫女設計了她的小天地。

  爲了能解決胖大嬸家的採光問題,青山還一併改造了鄰居家只有3.7㎡的門房與3.1㎡的雜物間。

  鄰居夫婦提出了3.7㎡門房要有餐廳、衛生間、育嬰室、臥室、書房以及小賣鋪,3.1㎡雜物間要有廚房和客廳,最好空間還要大一些方便鄰里聚會。

  在這種難於上青天的要求下,青山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設計稿,天天蹲守在40度高溫的施工現場。

  最終鄰居家也完成了驚天大逆轉。那個3.7㎡的小房子可以瞬間切換餐廳、書房、臥室三種模式。

  利用伸縮飯桌,3.1㎡的廚房也可容納下七八個人。

  這般絕妙的改造,那一集多少人是跪着看完的。

  本以爲是happy ending,然而沒過多久就有不斷有網友爆料,驚豔了無數人的6.8㎡改造房,門口堆滿了雜物又恢復成了垃圾堆。

  節目組先來到了鄰居家。3.7㎡的門房與剛改造完時的樣子相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從未有人在這裏住過。

  對此,鄰居夫婦給出瞭解釋,“因爲還沒有孩子,用不上這個學區房,出租又捨不得所以一直空置着”。

  ▲鄰居原封未動的家室內狀況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看一直有人居住的胖大嬸家有何變化。

  當初青山老師爲了採光專門設計的天窗,如今胖大嬸掛上杆子曬衣服。房子的光線又被遮擋了。

  改造後:

  現狀:

  因爲睡不慣,胖大嬸和老伴的多功能榻榻米被收起,放了一張沙發,平時老伴就在這睡。

  外孫女因爲還沒和父母分牀睡,所以小臥室被閒置用來放雜物。這一堆,又是滿滿當當的。

  本來留給外孫女的學習房間,有小書桌、有秋千。結果現在又成了胖大嬸的臥室。

  沒想到,各種生活雜物再一次侵佔了他們的空間,新的生活氣息還沒融入,那些舊物似乎又把他們的生活拖回原點。

  NO.2 | 貳

  與大雜院一同登上最熱“爭議榜”的還有設計師陳彬,改造過的武漢百年老宅。

  未改造前的老房子問題頗多,極差的室內採光只要不開燈,即使在白天也是黑漆漆的一片,20多歲的女兒仍與媽媽睡在一塊,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九十多歲的奶奶上下樓十分不便。

  ▲未改造前黑漆漆的家

  爲了實現委託人的生活願望,設計師多次修改方案,最終改造出了比之前寬敞明亮好幾倍的房子。

  ▲剛剛改造完的家

  特意安裝的小電梯成功解決老人上下樓問題,然而,當節目組進行回訪時卻發現剛入門口的電梯已不見了。王阿姨說電梯的佔用空間影響到了鄰居,奶奶也去養老院了,沒有多大作用就給拆了。

  ▲剛改造完正在使用的電梯

  ▲門口電梯已被拆除

  與電梯一起被廢置的還有成了雜物間的工作室,它之所以被棄用是因爲想要到裏面工作,需要經過公共過道,而鄰居經常睡在過道中,來來回回十分不便。

  ▲剛剛改造完的工作室

  ▲成爲雜物間的工作室

  在當初改造房子的時候,陳彬老師除了設計室內空間,還順便把鄰居堆放垃圾的陽臺升級爲自帶灌溉系統的植物園。而今它已經不是當初乾淨敞亮的模樣,又恢復爲垃圾臺了。

  除去這些“不可抗”因素,整體看下來王阿姨家還是比較乾淨整潔的。

  ▲剛改造完具有自動灌溉系統的陽臺

  ▲被重新堆滿雜物的陽臺

  對於這種改變,陳老師曾這樣講到過“設計本來就是抉擇,你要捨棄什麼,你要保留什麼,你最珍視什麼,這也是設計最有意思的地方,而生活與設計最共通的一點就是抉擇。”

  NO.3 | 叄

  矗立在紅瓦樓房中顯眼的水塔之家,改造後堪稱上海“最魔幻的改造”。

  改造前的水塔之家39㎡被分割成3層,結構複雜,任利康夫婦每次回家都要爬陡峭的樓梯,對於年過60的他們來說實在力不從心。

  洗菜燒飯都擠在狹窄的樓道間,上上下下對於老人來說也很危險。

  妻子爲了方便照顧孫女,也搬去和兒子住了。任叔叔就一個人守在這座破舊的水塔中。

  經過設計師3個多月的改造,水塔房變成了亮眼精緻的空中別墅。

  叔叔再也不用在閉塞的樓道里上下端菜,還可以在樓頂澆澆花,兒子和孫女也經常過來住。一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

  可惜一家人才舒舒服服住了一年,就被告知,因爲要修建地鐵,這片區域即將面臨拆遷。

  水塔之家經過短暫的重生,如曇花一現般,又要消失。其中滋味,百感交集。

  改造前即便簡陋,但畢竟是住了一輩子的地方,任叔叔一家都對這有着很深的感情。

  好不容易改造完,以爲要迎來美好的老年生活時,卻又不得不離開熟悉的地方。儘管如此,在這一年裏,他們對房子十分愛惜,也很珍惜在這住的每一天。

  兩口子一邊等着通知,一邊也依舊滋滋潤潤地過着小日子,種種花、養養魚,興致來了跳跳舞。

  時間雖然短暫,但幸福卻不褪色。熱愛生活的人,就算去到哪,他們依舊能活得出彩。

  NO.4 | 肆

  水塔房的結局令人惋惜,也有不少讓人欣慰的回訪。

  如180度湖景房夫婦住到新房中格外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將家中的每一處都利用到了極致,一切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條。

  ▲180度湖景房現狀

  當初爲了自閉症的女兒,單親媽媽徐喜蘭報名節目,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最後改造的房子,既減輕徐喜蘭照顧女兒的壓力,又降低了對鄰居的影響。

  回訪時房子不僅和當初剛改造時基本沒差,女兒狂躁的情況也有所減弱了。

  執着於在沙漠植樹的楊老師夫婦家,即使不小心在牆皮上劃一道痕,也會立即進行修補,家裏與剛裝修完時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楊老師夫婦家現狀

  玉林五代人堅守的老宅根基,改造後陳家人精心呵護,樓頂的植物碩果累累,房子裏擺滿了奶奶親手畫的畫,房子充滿了人文懷舊的藝術氣息。

  看完這些回訪後,深刻體會都到,被改造的不僅是家,還有生活態度。

  就如青山老師所說的:

  “並不是說房子越大你的生活品質越高,而是你生活的態度、方式和你對空間的規劃,都能夠在一點一滴間體現你的品位。”

  生活要自己去經營,改造不過是一個開始。

  你越真誠對待生活,生活便待你更溫柔。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