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后宫的人每天都要到西郊的颐和园中为皇帝以及皇后取水,风雨不断。根据《清会典》的记载,在清朝中期皇帝与皇后一日三餐最被重视。

“后宫佳丽三千”常被人用来形容皇帝后宫嫔妃之多,但实际“三千”只是一个概数,并不代表实际数量。

清朝的后宫主要分为八个等级,每个嫔妃都配有随身伺候她的宫女和太监。

皇后1人,随行宫女10人。皇贵妃1人,随行宫女8人。贵妃2人,随行宫女8人。

妃4人,随行宫女6人。嫔6人,随行宫女6人。贵人数量不定,随行宫女4人。常在数量不定,随行宫女3人。答应数量不定,随行宫女2人。

清朝后宫们每天吃的食材如下表所示:

知道了吃什么,那么清朝后宫又是怎么吃,伙食标准是怎么样的呢?一般来说,为树立爱民如子,与之同甘共苦的形象,与最高统治者的饮食记载相关的史料是保密的。

也就是说一般的正史是不会详细记载皇家后宫中的奢侈生活的。

01清朝初年

清朝初年的《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有关于后宫饮食的一段详细记载。

皇后宫分所得:

每日:盘肉用猪肉166斤,羊肉1盘,小牲口2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面1斤8两,白面7斤8两。麦子粉8两,豌豆菜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2两,晒干枣5两…

常在宫分所得:

每日:猪肉5斤,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5条,一两五钱重黄蜡2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上述两段文字的记载中,清朝后宫嫔妃一天能吃到什么都一清二楚。

从人员配置来说,除皇后以外,一宫人数大都在10人左右。每日猪肉5斤,那么每人每日分的5两左右,并不算多。所以清朝初期的后宫生活并不算奢靡。

主食主要是大米和白面,皇后较常在相比,每天所得的大米简直几倍有余。而且皇后锁供均是各种品类的大米,而常在则只有粳米一种,还是陈粳米。

肉类皇后除了大量的猪肉之外,每日还有羊肉以及其他小牲口之类供应;而常在只能分得猪肉5斤而已。

皇后在零食方面也有更多选择:蜂蜜,核桃仁,晒干枣以及面筋等;而常在就只有粉锅渣,并且每日供应里连鸡蛋都没有一枚。

由于食材不一样,清朝后宫每宫自然也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厨房。

每宫都有属于自己的御膳房,每天领取属于自己的食材,自己做自己的饭菜,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也就是说,常在及以下宫女每日三餐的饭菜几乎是一尘不变的。只有在时令变化,蔬菜应季的时候,才有可能偶尔换一下口味。

02清朝中期

到了清朝中期,皇帝更位,制度变化,后宫的物资供应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根据《清会典》的记载,在清朝中期皇帝与皇后一日三餐最被重视。

皇帝:每日用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只,鸡二只,鸭三只,当年鸡三只,还有六十头乳牛的乳茶(每头每日交乳二斤),玉泉山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叶十包。

皇后:盘肉十六斤,菜肉十斤,鸡一只,鸭一只,二十五头乳牛的乳茶,泉水十二罐,茶叶十包。

与清朝初期相比,皇帝不仅每日的猪肉供应增长,而且增添了乳茶以及玉泉山泉水等风味供应。皇后的饮食标准较之前也有了提高,除了数量上有变化,品种几乎与皇帝一样繁多。

这其中最显眼的要属玉泉山泉水,这泉水取自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玉泉山。因这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被称为玉泉。

而后宫的人每天都要到西郊的颐和园中为皇帝以及皇后取水,风雨不断。

对比清朝初期和中期的宫分,清廷宫廷饮食已经逐渐开始汉化了。

食材中出现了家禽和茶;清廷生活也逐渐奢靡了,皇帝皇后都有特供的玉泉山水。但后宫嫔妃们的饮食依然很普通,与皇帝皇后相比,差别太大。

这也就难怪后宫每天都在上演勾心斗角了。

03清朝后期

中后期的乾隆喜大好功,奢靡成风。康熙皇帝的早饭以珍珠粉配制,而当时珍珠价值高昂,“一粒两万金,次者万金”。

许多富豪之家,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而这为后期清朝的奢靡之风埋下了伏笔。

当时也出现了大量官员中饱私囊的现象,他们整日出入戏院,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大贪官和珅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道光帝在位时虽极力整改,但奢靡之风过盛,道光皇帝一人已无法力挽狂澜。

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际,还是讲理学的君子张之洞颇为正派,对于进贡祝寿一事还颇为踌躇,不愿意蹚浑水。

但是到了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给各路亲王送礼已经轻车熟路,完全没有了当年两袖清风的做派。

清廉如张之洞之派都尚且如此,由此可知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不但没有遏制,反而是有所扩大。

后宫奢靡,吃掉的不是肉食,吃掉的是清廷的威信和统治力,吃掉的是清朝统治岌岌可危的经济基座。

参考资料:《清史稿》《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会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