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尤其是近代更是武術大師輩出的年代。比如說人們盛傳的民國高手虎頭少保孫祿堂;武當劍仙李景林,他還是當時武林公認的“天下第一劍”;有着“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之稱拳、器雙絕李書文;還有千斤大力王之稱的王子平;以及南北大俠杜心五、江南第一腿劉百川、29軍大刀隊“無極刀法”的創始人之一李堯臣等等,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

我們受到了一些武俠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在觀念中,認爲武術就應該是可以飛檐走壁、能夠百步穿楊、能夠從萬軍叢中取人首級的絕世神功;人們會認爲武者就應該像郭靖一樣內功深厚、像段譽一樣身法卓絕、像葉孤城一樣瀟灑倜儻。

但是真實的武術卻不是這樣,真實的武者也與小說和影視劇中的形象大相徑庭。我們都對武林中的故事很好奇,很想知道武林中是否有傳說中的那麼精彩和神奇。

武術並不是那麼神奇,也不是那麼不堪,在影視劇中的武術和武者都是基於現實生活而存在的。

在傳統武術中,有這樣的一位武術大師叫做李仲軒,是形意拳大師尚雲祥的傳人。他見證了傳統武術最輝煌的時刻,也是那個時代最後一位見證者。

其實李仲軒的師傅不僅僅是尚雲祥一位。而是經過了唐維祿、尚雲祥、薛顛形意拳三位大師的指導。要知道,在當時的武林中唐維祿、尚雲祥、薛顛都是當時武術界巔峯的代表,他們的地位和張大千、徐悲鴻在美術界的地位相仿。

李仲軒口述的《逝去的武林》一書中,詳細記載了唐維祿、尚雲祥、薛顛三位大師和李仲軒自己的武術生涯。李仲軒和當時衆多的武者不同,他出生於官宦家庭,有着很好的文化素養,也正是如此,我們才能窺見當時武林盛況。

很多人都說,李仲軒的敘述誇大了傳統武術的威力,誇大了傳統武者的能力。其實,小年更願意相信李仲軒所說的是事實。現在我們依然可以見識到很多武術功夫卓絕的人物。就比如說少林武術的傳承者,各個都是高手;還有一位叫做吳南方,他是古輪心意把的第五代傳承人,其功夫高絕更是達到了飛檐走壁的地步;還有一位是武當的高手,他就是陳師行,他的輕功達到了可以輕鬆上下四五米的高牆。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李仲軒在34歲的時候就退出了武林,這個時候正是武者最黃金的歲月。身體機能和武術技巧都達到了一個巔峯,他卻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隱退,實在是令人遺憾。

而且李仲軒一輩子沒有收徒,追溯其原因,就是因爲當初唐維祿請求尚雲祥收李仲軒爲徒,但是尚雲祥當時的年歲已經很高了,尚雲祥的徒弟都有了徒孫,傳承已經有了兩三代,如果當時只有20多歲的李仲軒再收徒,就會讓形意拳尚雲祥這一脈的輩分亂掉。所以說李仲軒纔會踐守諾言,一直也沒有收徒。

由李仲軒口述的《逝去的武林》中,不僅僅有當時武林的盛況,還有山西宋氏形意拳內功的傳承,叫做《內功四經》。除此之外,還有一則附錄,那就是傳說中的《武穆遺書》,不過只有半卷,這半卷《武穆遺書》,在形意拳的傳說中是姬際可的人在破廟中發現的,姬際可也是形意拳最初的創始人。

可以說《逝去的武林》不僅僅是一本武林祕史,更是一本武術祕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