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老外學中文絕不能觸犯的五大禁忌

作爲專業的漢教人員,不但要掌握熟練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要對各個國家的文化以及禁忌有所瞭解纔可以受到學員的喜愛。在教老外學中文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遵循不同的民族習俗,避免語言上的失誤。

一、話題禁忌

西方人一貫注重個體、個性和個人隱私,談隱私是西方人最大的禁忌,話題涵蓋面也比較廣,比如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工作、住所、經歷、宗教信仰、選舉等私事都是不允許別人打探的,否則就會被視爲在侵犯他們的私人空間。禁忌有非常明顯的文化、民族及地域特徵,甚至還受個人的心理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期間,要多瞭解這些現象,避免教學中以及同學生交流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尷尬。

二、政治、歷史等問題

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他們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與我們有很大差異,而且彼此的國家之間難免會有摩擦,加之有些國家之間還遺留着一些歷史問題,所以在教學時,儘量迴避這些話題,不談政治,歷史相關問題,避免不必要的互相傷害。

三、忌說“死”

在交際中不要輕易出現死這一字眼,在必須要表達出這個意思的時候,往往採用較模糊的概念來表達,委婉用語使死亡的色彩更淡一點。如:漢語中所用的逝世、仙遊、走了、駕鶴西歸等詞,但要注意這類詞語外國人是否能夠理解。

四、忌談宗教信仰和神靈

在教學過程中,漢語教師可能遇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學生,由於地域人文歷史等不同的背景,在個人宗教信仰方面也會有所不同。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因此有很多人又有自己信仰的宗教,而這也是人們普遍不會談及的話題。倘若遇到這類的話題,由於文化傳統的差異,爲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教學過程中最好避而不談。

五、“老”在中西方的差異

不同文化的國家,人們對“老”的表達也不同。在中國,尊老愛幼歷來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所以老人是受人尊敬的,“老”是閱歷深,成熟之意,因此,“老”在中國也是智慧的代名詞。如:老師、老闆、老師傅、老總等等。這些詞對“老”並沒有什麼特定的年齡內涵,只是借“老”來表明說話人的敬意。

在西方社會,人們意識中的老意味着逐漸靠近生命的盡頭,孤獨和對社會的無用。爲了體現自己依然有存在的價值,他們會越老越不服老,越追求自由,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在我們的課堂上,有可能會遇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歧義的產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