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年,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的身份继承大统,正式成为明朝第11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是为“嘉靖皇帝”。从此以后,这位明朝历史上最聪明、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始了他四十五年的统治之路。

然而,他的掌权时间虽长,但这却和他刚即位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嘉靖皇帝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由于生前无嗣,因此,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算来算去,这个皇位就落到了当时的藩王朱厚熜身上。朱厚熜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就这样白白捡了一个皇帝当,正当他沾沾自喜时,这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却令他怒不可遏!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朱厚熜是以“藩王”的身份即位的,关键点就在这,因为他即位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父母的名号问题。然而,关于这个问题,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很快给出了解决方案。

大致方案如下:

朱厚熜即位后,必须称明孝宗为“皇考”,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叔考”、母亲为“皇叔母”。意思就是,你必须称孝宗皇帝为亲爹,称自己的亲生父母亲为叔叔、叔母!

朱厚熜听了这个方案后,大怒道:“父母都可以这样改来改去吗?”然而,我们的首辅杨廷和同志却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说了句“可以”!这对朱厚熜来说当然是不行的,自己一个皇帝当着当着亲生爹妈就这样当没了,这还了得,这事情放在当时任何有着一个伦理纲常的人身上,都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更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这样一来,皇帝的脸面何在?但这时候的自己刚登上皇位,势单力薄,暂时没法和杨廷和这位四朝元老相抗衡,面对这件事,自己只能先服个软!

但我们的这位皇帝是甘愿认输的主吗?显然不是,要不然也不会成为明朝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于是,一场争论了三年、关于当朝皇帝父母名号的问题拉开了序幕,史称“大礼仪之争”。也可以简单说是一场为了证明“我爸是我爸”的争斗!

然而,这看似是一场简单的“礼仪”之争,但却是当朝皇帝正式向内阁夺权的开始,蕴含的真正斗争是新皇权与旧阁权的斗争以及新进士大夫与旧阁臣集团之间的斗争。要不然,这个问题也不会争论三年之久。

对战方:皇帝VS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集团

新进士大夫VS旧阁臣集团

斗争时间:三年

斗争回合:三个回合

胜利方:皇帝以及新进士大夫

斗争结果:皇帝独揽大权,罢黜以杨廷和为首的旧的内阁班子,启用以张璁为首的新进士大夫班子。

细说明朝“大礼仪之争”背后的新皇权与旧阁权争斗的精彩过程!

嘉靖皇帝画像

下面我就三个回合的斗争开给大家详细说说。

第一回合

上文提到,朱厚熜刚即位时,面对父母的称呼问题,身为四朝元老的内阁首辅就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还不容我们这位年轻的皇帝反对,意思就是“”我说的就是对的”,你必须听着。这样一来,就给年轻的朱厚熜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说“虽然你小子现在是皇帝,但这宫里的一切大事都得听我的,很多事情都得我说了算,你说的不算数”。然而,杨廷和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这件事情上,他显然低估了朱厚熜的决心。

我们说到,朱厚熜面对这种情况,他自知目前的自己暂时无法和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集团相抗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怕了,他只是在寻找一个机会,寻找一个能彻底扳倒杨廷和这老小子的机会。

很快,朱厚熜手底下的一个大臣看见了这位年轻皇帝的决心,他就是继杨廷和之后的内阁首辅张璁,但这时候的他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都说“富贵险中求”,但很多人遇到这种事可就没那种魄力了,但我们的张璁同志可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他虽然是一个小官,但心中的抱负可不小。他正是看中了朱厚熜的决心,所以,这时候的他想赌一把,一旦成功,等待他的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于是,在杨廷和的那番言论发布后不久,他就给朱厚熜上了个奏折。

奏折中这样说道:

今武帝已嗣孝宗十七年,“臣读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今武宗无嗣,以次属及,则皇上之有天下,真犹高皇帝亲相授受者也。故遗诏直曰:‘兴献王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其公私实较然不同矣。”

奏折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我通过读祖训知道,如果皇帝生前无子嗣,那么继任方式必然是兄终弟及……当今皇帝的位子就相当于高皇帝亲传的”。总之就表明了一个道理,你杨廷和说的是错的。

从这段奏折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璁的胆子有多大了吧!这是直接跟杨廷和对着干啊,公然跟杨廷和唱反调。虽然朱厚熜看了这个奏折很高兴,并且说了句“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但也仅仅是说了说,因为这时候凭他和张璁的力量,是干不过老谋深算的杨廷和的!虽然张璁的奏折说的也是有理有据,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人言微轻,根本对杨廷和构不成威胁!

很快,张璁便遭到了杨廷和的报复,杨廷和联合其他大臣,以一句“秀才安知国家事体”为由,开始攻击张璁。最终,朱厚熜在杨廷和等人的强大压力下,将张璁罢黜,并贬到南京当刑部主事。

至此,“大礼仪之争”的第一回合结束。这次斗争,以杨廷和方的胜利告终,朱厚熜和张璁败了,而且败的很彻底!而大权还是牢牢掌控在杨廷和手中,但这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斗争的第二回合马上要开始了!

细说明朝“大礼仪之争”背后的新皇权与旧阁权争斗的精彩过程!

明显陵,嘉靖父母亲之墓

第二回合

话说张璁被贬到南京之后,并没有闲着,而是为这事积极奔走。终于,让他给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桂萼,桂萼之前本来是不愿意参与此事的,但在张璁的游说下,桂萼终于还是心动了。于是,在1523年11月,桂萼联合张璁上疏,又一次提及了此事。

当时上疏的内容如下:

“今礼官失考典章,遏绝陛下纯孝之心,纳陛下于与为人后之非,而灭武宗之统,夺献帝之宗,且使兴国太后压于慈寿太后,礼莫之尽,三纲顿废,非常之变也。乃自张璁、霍韬献议,论者指为干进,逆箝人口,致达礼者不敢驳议。……臣闻非天子不议礼;天下有道,礼乐自天子出。臣久欲以请,乃者复得席书、方献夫二疏。伏望奋然裁断,将臣与二臣疏并付礼官,令臣等面质。”

大概意思就是,陛下,您让礼官给忽悠了,他们这样做纯粹是想遏绝您的纯孝之心……您让我们两个进京去,我们和这些礼官当面对质。

当朱厚熜看到这份奏疏后,龙颜大悦,立即下令让张璁、桂萼二人进京与礼官进行对质。

听到张璁等人要进京的消息后,杨廷和等人慌了,本来在这件事上就不占理的他们,如果张璁等人一来,他们完全是辩不过的。然而,老杨又发挥了他忽悠人的本领,大概那时的他心里是这么想的“我都活了几十年的人了,还搞不定你一个毛头小子”。

于是,在杨廷和的忽悠下,朱厚熜妥协了,他同意尊孝宗为皇考,尊自己的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这样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问题。然而,细读之下,还是有问题的,关键点就在“本生”二字,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朱厚熜给别人介绍自己时说:“孝宗皇上是我爹,我自己的父亲是我本生爹”。你说几千年来哪有这样的事情,这要是传到后世,让嘉靖皇帝的颜面何存!但这时我们的朱厚熜同志当时大概是被猪油蒙了心,愣是没看出这里面的问题,还高高兴兴地给张璁等人下旨说“事情都已经解决了,你们就不用来了,回南京去吧”。

再说张璁等人马上要进京了,但突然听到这么个消息,懵了!心想我们马上要成功了,但突然却被人这么横插一杠子,实在是太气人。

于是,他们又给朱厚熜上疏说:

认为必亟去“本生”两字,继统之义始明:“礼官惧臣等面质,故先为此术,求遂其私。若不亟去本生之称,天下后世终以陛下为孝宗之子,堕礼官欺蔽中矣”。

这次就很明了地告诉皇帝,你如果不去掉本生二字,那么,天下人都会认为你是孝宗的儿子,这是礼官在欺骗你啊!朱厚熜看完这道疏后,这才反应过来。于是,立马召张璁等人进京。

张璁和桂萼进京后,立马同那些负责此事的京官展开了辩论,两方都是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候,张璁和桂萼真的是把对方给惹急了。于是,在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听说是明朝最有才的人)的带领下,要把张璁和桂萼给群殴致死。还好这边张璁早有准备,多次化险为夷。

就这样,斗争第二回合以双方的势均力敌而结束。

细说明朝“大礼仪之争”背后的新皇权与旧阁权争斗的精彩过程!

明显陵

第三回合

我们普遍都认为,“一哭二闹”历来都是女性的特权。然而,殊不知,在几百年前,我们明朝的大臣们却将这一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这些反对张璁的大臣一看情况不对,便采取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哭、闹!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大群人跑到皇宫门前跪着,跪一会儿就嚎啕大哭,最多的一次竟达231人,而我们的朱厚熜同志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同样也简单粗暴,一个字,打!

于是,当这231人跑到皇宫门前大闹时,朱厚熜还是给他们给了点面子,先礼后兵,但这些人好话给你说不听啊!

对此,《明史》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世宗命引礼监谕退,再谕退,仍不起。帝怒,收禁134人于狱,杖五品以下180余人。

自从被打了一顿之后,这些人便乖乖的了,反对之声也逐渐没有了。

于是,在1524年9月,张璁等人抓住机会,制定了关于朱厚熜父母的名号方案,方案如下:

世无二道,人无二本。孝宗皇帝伯也,宜称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伯母也,宜称皇伯母。献皇帝父也,宜称皇考。章圣皇太后母也,宜称圣母。武宗乃称皇兄,庄肃皇后宜称皇嫂。尤愿陛下仰遵孝宗仁圣之德,念昭圣拥翊之功,孝敬益隆,始终无间,大伦大统两有归矣。

至此,这件事终于以朱厚熜一方的胜利而告终。最后称孝宗和孝宗皇后分别为皇伯考、皇伯母;称自己的父母亲分别为皇考、章圣皇太后!

就这样,朱厚熜如愿以常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反对他的杨廷和父子以及其他旧阁臣则被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取而代之的是以张璁为首的新兴士大夫阶层!

因此,这件事情看似是一场简简单单的“礼仪”之争,但它背后所表现出的是新皇权向旧阁权之间的博弈,以及当时的新兴士大夫同旧阁权之间的冲突!而通过这件事,也使得嘉靖皇帝冲破了旧的规则的束缚,为嘉靖时代的变革打下了基础。而在思想方面,新兴起的“陆王心学”取代了自宋朝以来的“程朱理学”。“嘉靖中兴”时代开始!

最后,用一句很经典的话来结尾: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完】

本文参考资料:《明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