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之,小站練兵打造了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班底,諸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人開始崛起,在袁世凱的一手栽培下,成爲日後北洋軍閥統治的風雲人物,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的歷史走向。小站練兵,不但拉開了清軍編練近代化的序幕,同時也使袁世凱掌控了軍權,爲其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爲日後建立北洋軍閥的統治奠定了雄厚的實力基礎。

晚清袁世凱在小站是如何練兵的?


袁世凱小站練兵,是指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受清廷指派,袁世凱以德國軍事制度爲藍本,在天津南郊的小站鎮編練新軍的事件。小站練兵,不但拉開了清軍編練近代化的序幕,同時也使袁世凱掌控了軍權,爲其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爲日後建立北洋軍閥的統治奠定了雄厚的實力基礎。

一、 袁世凱小站練兵的背景

中日甲午海戰時,清軍一敗塗地,以淮軍爲主力的清朝軍隊幾乎喪失殆盡,國家甚至到了無兵可用的地步。清政府此時深刻感受到籌集軍餉、編練新軍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另外,清政府也感受到通過以西方軍事制度改造的日軍戰鬥力的強大,於是“維今日事勢,練兵爲第一大政,練洋操成爲練兵第一要著”。在這種背景下,清政府決心改革舊式軍制,募練新軍軍,並派長蘆鹽運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組建新軍。

胡燏棻大約招募了大約四千餘人的新兵,編爲十個營,以“訓官之法,練兵之法,放餉之法,簡器之法”四法編練新軍。這是中國採用西法訓練新式陸軍的起點。

然而胡燏棻還沒來得及大展身手,他所募集的名之爲“定武軍”的新軍就被袁世凱接管了,練兵的工作也被袁世凱截了胡。


認識到掌握軍權重要性的袁世凱,通過巴結清廷軍務大臣榮祿,獲得了小站的練兵權。從此,袁世凱以練兵爲契機,以北洋新軍爲基礎,逐步奠定了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班底。

二、 小站練兵的具體操作

01 首先對新軍進行擴充和整編,建立一整套的領導體制

從胡燏棻手裏接管軍隊後,袁世凱隨即對這支軍隊接行了擴編,由4000餘人,擴編爲7000人。日後新建陸軍的規模不斷擴充,到1905年時,改名“北洋常備軍”的新建陸軍,已經擴大到六個鎮共8萬餘人。

除此之外,爲了更好的管控軍隊,袁世凱還在新軍中建立了一整套領導體制:設立督練處,作爲全軍最高領導機構,袁世凱自任督辦;軍政司下設參謀、教練、兵備處,以袁世凱的心腹段祺瑞、馮國璋、劉永慶分任三處總辦;另有中軍、文案、糧餉、軍械、轉運、軍醫等處。

最開始新建陸軍的建制是軍以下設立左右兩翼,左翼轄步兵兩個營,右翼轄步兵三個營,總部直轄炮兵、騎兵和工程等各營。後隨着軍隊規模的擴大,軍隊建制也做出了相應調整,一軍轄兩鎮,每鎮轄步兵兩協、騎兵和炮兵各一標、工程隊和輜重隊各一個營;營以下有隊、哨、棚。每鎮官兵有12512人。


02 效仿使用西方徵兵和練兵制度,提升士兵的整體素養

與湘軍、淮軍及清軍綠營等舊識軍隊相比,新建陸軍是不折不扣的新型軍隊:全部使用西式軍械裝備;依照西方洋操訓練;效仿西方徵兵制度,招募招募年輕力壯且無惡習者入伍。

03 創辦隨軍學堂,招攬國外教官,對士兵進行軍事技術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

04 從北洋軍備學堂吸收一批已經具備近代軍事技術的青年知識分子,作爲各級骨幹軍官,從而提升了軍隊的整體素質

袁世凱爲了配培植自己的黨羽,通過封官許願、打拉結合、金錢收買等手段,網羅了諸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段芝貴、張勳、曹錕等一批青年將才爲己所用。這些人成爲了袁世凱的骨幹力量,不但爲袁世凱牢牢控制着北洋新軍,還爲日後北洋軍閥的統治奠定了實力基礎。

05 建立一系列嚴格的軍事紀律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支有極強戰鬥力的軍隊必然會有嚴格的軍事紀律。袁世凱總結了自己在淮軍和朝鮮新軍時練兵的經驗,對這種軍隊也制定了嚴格的紀律。

如其所制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廣是斬罪就有18條之多,諸如 “有意違抗軍令及凌辱本管長官者斬”、“頭目戰死,本棚兵丁並無傷亡者,悉斬以殉”等。

06 招募封建文人,給士兵灌輸封建倫理綱常,把士兵變成維護自己權力的衛士

袁世凱非常重視對士兵施以愚忠愚孝的封建倫理道德教育,不但聘請封建文人給士兵洗腦,還在營房中供奉自己的長生祿位牌,讓士兵每天叩首行禮,灌輸“袁大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爲袁大人賣命”的報恩思想,把軍隊訓練成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私屬武裝。

三、 小站練兵的歷史影響

袁世凱的小站練兵,拉開了清朝軍隊編練現代化的序幕,提升了清軍的兵員素質和戰鬥力,壯大了中國的國防力量,這在中國近代軍制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袁世凱通過對北洋新軍的一系列改造,使之變爲自己的私屬武裝,成爲自己日後躋身政界的雄厚的政治資本。

總之,小站練兵打造了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班底,諸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人開始崛起,在袁世凱的一手栽培下,成爲日後北洋軍閥統治的風雲人物,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的歷史走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