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能看到皇帝頭上戴着掛有許多珠簾的帽子,其實這個帽子有個正式的名字,叫做“冕旒”。屬於禮冠的一種,但卻是最高規格的。而且那東西很重。可能你會想,戴着不嫌累嗎?下面我就來爲你解答。

在古代等級森嚴制度下,古人常利用各種東西來彰顯身份地位。而作爲一國之主的皇帝無論什麼東西都是那麼的獨一無二,他所用的東西都代表着最高等級,別人不能僭越,他頭上所戴的冕旒便是象徵之一,《周禮》記載:“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冕旒主要由“綖”、“旒”、“纓”、“紞”、“纊”、“紘”組成。綖,就是頂部的長方形板,也稱冕板。冕板前圓後方、前低後高。旒,就是懸掛在冕板前後的珠玉簾,一般用五彩絲線串聯五彩珠玉而成,每個珠子之間間隔爲一寸。纓,就是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綢繩。紞,就是絲制的線繩。纊,就是掛在紞頭兩旁的玉,紞的兩端自冕板兩邊垂下,而纊的位置正好位於左右兩耳旁,所以又稱充耳、塞耳。紘,就是系在下巴處的紅繩。

這頂冠冕上下都充滿了學問。冕板代表着天圓地方。十二串玉旒,代表皇帝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皇帝有些事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由於玉旒一晃動起來便容易雜亂交錯,所以也提醒着皇帝要保持莊重威嚴。塞耳提醒皇帝不可輕信讒言且該裝聾時裝聾。帝王之道、爲君哲學在冠冕上充分體現了出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