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於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佔領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 國土橫跨亞歐大陸,奴役了廣大的人口。

成吉思汗在建國後不久,依照遊牧民族的傳統習俗,以戰功功績公平分配財產。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 拖雷各自憑藉自身軍功繼承自己所打下的領地。

中原王朝信奉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在皇室,嫡長子一般當作儲君來培養,繼承龐大王朝的皇位,而蒙古信奉的是“幼子守竈”傳統,在長子成人後就會分一部分財產獨立,後面的兒子類推,最後由最小的兒子繼承父親的財產及社會地位。

成吉思汗授予長子朮赤封地爲欽察汗國,在東歐和俄羅斯地區,離蒙古本土的最遠;次子察合臺爲察合臺汗國,在新疆和中亞地區;三子闊臺爲窩闊臺汗國,在現在蒙古的西北部;幼子拖雷爲伊利汗國,在現在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

由於這四大汗國之主都是蒙古帝國大汗冊封的,應該接受大汗管轄。但是成吉思汗在公元1227年病逝後,汗位先後由兒子窩闊臺、孫子貴由以及蒙哥繼承。

蒙哥在公元1259年病逝後,其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阿里不哥得到了蒙古正統派別的支持,而忽必烈也得到了一部分蒙古王公貴族的支持,經過四年的拉鋸戰,依靠漢族地主階級的力量,忽必烈最終勝出,問鼎大汗寶座。

由於忽必烈推行的“行漢法”政策,採用漢族法律,制定了政治、經濟和文化各項制度,這遭到了衆多蒙古王公貴戚的不滿,導致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謀求獨立。忽必烈繼承汗位的次年便宣佈建立元朝,此時的元帝國已經和四個汗國已經沒有了隸屬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