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在作物種植方面有着巨大成就的不僅僅只有袁隆平院士一人,北大農學院的創建者鄧興旺,也是對於世界作物改良提供了巨大發展的科學家之一。1999年,因爲發現了植物分子的巨大奧妙,他被耶魯大學聘請爲終身教授,這在整個科研界都是非常罕見的殊榮,不久後,鄧興旺又獲得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榮耀,高薪的工作、優渥的待遇,在許多人看來,他一定是自此在國外聲名大噪。

偉人不是挺立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遼闊草原上的一棵小草——爲壯麗的山河添上一笑。偉人不是都市激越的樂章,也不是鄉野休閒的短笛,而是茫茫大漠中的一串駝鈴——爲勇敢的跋涉者解除寂寞。
作爲維繫一個國家的根本,糧食對於國家來說一直是民生之本,而爲大家所敬仰的袁隆平院士也是因此被大家所銘記。其實在作物種植方面有着巨大成就的不僅僅只有袁隆平院士一人,北大農學院的創建者鄧興旺,也是對於世界作物改良提供了巨大發展的科學家之一。寒門學子
1962年10月,鄧興旺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小鄉村中,他的原生家庭環境並不富有,甚至有一些貧窮。他所出生的鄧家嶺只有5戶人家,外面盤踞着長達十多公里的盤山路,每每想要出行,就必須走上整整十里山路。可以說,鄧興旺的家庭簡直是在深山老林中也不爲過。
雖然家境貧寒,條件也十分艱苦,但是鄧興旺對於學習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熱情,他十分渴望獲取知識,並且以此爲樂,爲了能夠正常上課,住在偏遠地方的鄧興旺不得不早起步行數十里去學校。有時遇上惡劣的天氣,說不定還會發生危險。

當時鄧興旺的父母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只覺得識字就行。看到兒子這麼辛苦,心中非常心疼,一度勸鄧興旺放棄上學回家務農,但是鄧興旺堅持要去學校,因爲他深知,如果不擁有更多知識,也許自己一輩子也走不出這座大山。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了父母,也得到了重新學習的機會。
對於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鄧興旺一直非常珍惜,從小到大,鄧興旺都是最努力的那一個,爲了更好的獲得知識,他經常捧着書本翻來覆去的看,常常因爲學習而廢寢忘食,徹夜不眠。而他付出的努力也最終得到了回報,從小到大,鄧興旺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所有的科目鄧興旺都會徹底鑽研透,讓所有的老師同學都讚不絕口。
除此之外,鄧興旺常常還要在閒暇時間幫助家裏務農,每到收穫的季節,人手不夠,鄧興旺就會幫助父母收割麥子,因此他對於作物也一直有着很濃厚的興趣。有一年因爲天災,鄧興旺家的農作物幾乎顆粒無收,看着父母愁眉苦臉的嘆氣,鄧興旺也心急如焚。他知道,家中僅有的幾畝薄田是他們全家人賴以生存的基本,可是天災常有發生,父母一年來辛苦的勞作也經常打水漂,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爲了改變這種現狀,小小年紀的鄧興旺在心中暗暗做下了決定。

1978年,成績優異的鄧興旺不負衆望,考入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生理生化專業,開始了自己漫長的研究生涯。學有所成
進入北京大學之後,鄧興旺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初心,他更加刻苦的鑽研起來了專業知識。在進入全國一流的學府後,鄧興旺的研究、學習條件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擴展,他沒有因此驕傲自大,經常泡在實驗室裏一呆就是一整天,每天及時不喫飯、不睡覺也在觀察着自己的實驗植株,非常努力。
198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大學畢業,雖然已經拿到了北大的學位證明,但是鄧興旺求知若渴的個性卻早已經將目光方向了更高處。
鄧興旺知道,想要完成自己植物學家的夢想,本科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因此鄧興旺畢業後就繼續就讀母校的碩士專業。在碩士期間,由於他努力的態度與出色的表現,很快就拿到了北京大學生物碩士的證書。

1985年,鄧興旺來到國外深造,他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鄧興旺一直留在美國植物研究所工作,工作期間,鄧興旺也是一絲不苟,兢兢業業,有時候爲了一個實驗,甚至要付出不眠不休的努力。1999年,因爲發現了植物分子的巨大奧妙,他被耶魯大學聘請爲終身教授,這在整個科研界都是非常罕見的殊榮,不久後,鄧興旺又獲得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榮耀,高薪的工作、優渥的待遇,在許多人看來,他一定是自此在國外聲名大噪。
不會回國了。然而鄧興旺卻時刻記掛着國家,2014年,鄧興旺主動向耶魯大學提出辭職,毅然回國。
當鄧興旺做出回國的決定時,其實遭到了身邊很多朋友的勸阻,大家認爲鄧興旺在美國已經名利雙收,況且當時國內的農作物研究尚且不成熟,鄧興旺選擇回國無異於自斷前途。但是鄧興旺卻沒有理會這些質疑,在他心中,科研當然是沒有國界的,可是作爲科學家的他,卻是有國界的。
他明白自己是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更明白華人的驕傲與尊嚴,祖國在他的心中永遠是不可取代的。中國生育了他,生養了他,他外出留學,也正是爲了報效祖國,不然他就丟掉了作爲華人的尊嚴與熱血。

回國之後,鄧興旺立刻着手於改變當時國內的研究現狀。他一手創辦了北大現代農學院,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學子,正是這些人才,爲後來祖國的研究事業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鮮血液。2016年,鄧興旺又再次加入了南方科技大學籌辦植物分子實驗室,帶領自己的團隊繼續奮戰在科研第一線。
如果每個人都活成一束光,那麼中國就必將是一輪閃耀的太陽。鄧興旺的事蹟並不是個例,像他這樣的華人科學家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爲名利所動,不在乎優厚的待遇與薪酬,在國家最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奮戰在最前沿,是華人的驕傲,更是國家的驕傲。每一個優秀的偉人背後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卻不一定有成就的日子,這是紮根,而這些科學家們的根,將永遠紮在這片土地上,永遠爲人敬仰。
文/朱竟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