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梵高 and 高更。35岁的梵高与40岁的高更。

同居、疯癫、割耳他是影响了梵高一生的男人,最后却老死不相往来

BYART艺术 2019-04-25 17:09

生活没有八卦

就像吃菜不放盐巴

但凡从别人身上嗅到一丝丝

恋爱的酸腐气或是社会主义兄弟情

就很容易兴奋到变形

▲卡拉瓦乔《丘比特的胜利》局部

在各路CP大行其道的年代

谁还没锁过几对CP呢?

毕竟 磕CP一时爽

一直磕一直爽啊!

▲拉斐尔《嘉拉提亚的凯旋》局部

不过呢

对于白蚁君来说光磕娱乐圈的CP

那是万万不够的~

要知道 我们艺术圈的CP

一拉那也是一大把!

浪漫天才小疯子 X 高冷骄傲穷画家

两个时运不济的天才画家

在重重困境中相遇相知

他们看星星看月亮聊画画聊人生

......

是不是想想就很激动?

▲左图:梵高 右图:高更

他们不是别人

正是艺术史上的两位巨匠

梵高 and 高更

1887年的秋天

35岁的梵高与40岁的高更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相识了

▲梵高(左三)与高更(右) 1887

虽然是一场短暂的见面

可强烈的艺术情怀还是让他们

一见如故 惺惺相惜

▲左图:梵高《自画像》 右图:高更《自画像》

其实 在这场相遇之前

高更与梵高都纷纷陷入了

各自的生命低谷

高更为了艺术背井离乡无法兼顾家庭

常常自责绝望得想要一死了之

梵高则与妓女西恩刚刚分手

他的狂热、梦想全盘幻灭

▲梵高《矿工们》

他们同样的颓废无所

却对艺术充满热情

在对方的绝望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这种灵魂的共鸣

让他们迅速激荡出了惊人的火花

(白蚁君:灵魂伴侣,听着好激动呀~)

▲高更《欧斯尼村庄的入口》

分别之后的两人也一直保持着书信的往来

梵高打从心底的欣赏高更的艺术

认为他的画作“极其富有诗意”

(白蚁君:谁让你之前都画灰不溜秋的)

毫不夸张的说 高更的出现

点亮了梵高世界中的色彩

也帮助他建立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遇见高更前的梵高是这样的

▲梵高《晚钟》

遇见高更后的梵高

▲梵高《夜晚露天咖啡座》

早期的梵高总是偏重红灰黑色

给人一种压抑沉稳的感觉

再看看这瞬间明亮的笔调色彩

高更就是梵高的小天使无疑了!

1888年

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勒

准备在这片青天碧海的南国

一展自己的艺术热情

同时他也在书信里一再的

邀请高更来阿尔勒同住

完成他们的艺术梦想

(梵高还管吃管住管路费,超级贴心了)

▲梵高《自画像》

软磨硬泡之下 高更最终答应了这一邀请

一想到长久煎熬的孤独感即将打破

梵高的心里就无比灿烂

他热情地为高更置办居所

并把这一切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梵高《梵高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梵高梦想中他与高更的"未来画室"

这张《房间》就是梵高布置的新房

他选用了大量的暖色调

让整个房间看起来温暖又清爽

或许 这里就是梵高梦中的“家”吧

▲梵高《房间》

除此之外

苦于等待的梵高

还给高更寄去了他的自画像

他把自己送给高更

并比喻为日本僧侣献给永生之佛

(当时梵高正好在看日本文学方面的书)

▲梵高《自画像》

很快的 高更也寄来了他的自画像

在互寄作品的过程中

两个人的创作碰撞出了巨大火花

很多优秀的作品都诞生在这一时期

▲高更《被抛弃的人》

梵高为高更画了《向日葵》

(没错就是那个经典系列的向日葵)

他要把这南方阳光下的盛艳之花

送给高更作为迎接他到来的礼物

(白蚁君:这甜蜜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梵高《向日葵》

这迸发着生命热烈的向日葵

象征着梵高心中最纯粹的热情与爱

(白蚁君:但是太过纯粹的感情往往都...)

他把自己画的向日葵挂在墙上

静静等待着高更到来

▲梵高《向日葵》

来到阿尔勒后的高更

一下火车就被咖啡店的老板认出

原来这是因为梵高

早早的就在镇上宣传高更的画作

人虽未到 却早已名声四起

▲高更《画向日葵的人》

画像中的梵高正在专心的创作着向日葵

梵高至纯的诚意感动了高更

他很快也为梵高创作了一张画像

两人的神仙同居也就此开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创作

吃同样的餐厅

画相同主题的作品

▲梵高《夜间咖啡屋》

▲高更《夜间咖啡屋》

就连对方坐过的椅子

都能成为他们画画的内容

(白蚁君:一张椅子都要画?

这是什么神仙友情)

▲梵高《高更的椅子》

▲高更《梵高的椅子》

意趣相投的两人

甚至还共同合画了一副作品

《阿尔勒的舞厅》

画作中晃眼的金黄色块

与诡异的靛蓝色块相互碰撞

在这强烈的反差间

烘托出一种奇异迷幻的美妙

▲高更 梵高《阿尔勒的舞厅》

但好景不长

这段同居却在62天后宣告终结

高更性格中的冷静压抑

与梵高的激情纯粹针芒相对

他们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大

▲梵高 《落日下的深秋》

梵高的用色极致明亮纯粹,但这却也是他的偏执

▲高更 《海边田地》

相比之下高更作品总是流露出一丝压抑的深沉

忍受不了偏执疯癫的梵高

高更几度想要离开

却又在梵高一次次的挽留中再度留下

(好像小情侣吵架哦)

慢慢的这种挽留也越发激烈

梵高恳求、哄骗、咒骂、威胁甚至哭泣

(其实当时的梵高精神已经不太正常)

▲梵高《加歇医生》

在又一次的争吵过后

负气的高更游荡在阿尔勒的街头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响起

梵高竟然握着一把剃刀

向自己冲来

惊恐的高更落荒而逃

再也不敢回到两人的“家”里

就是在这样一个绝望的夜晚

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而高更也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给梵高的弟弟写完信后

选择了离开

从那之后 人们都说梵高疯了

他住进了精神病院疗养

同时也不忘疯狂的作画

▲梵高《播种者》

梵高与高更虽不再见面

却仍旧通信交流彼此的作品

那些过往的不愉快似乎被两人遗忘

更多的是在信件中鼓励对方

▲梵高《播种者》

据称梵高在一年的时间里画了200多幅画

大地、麦田、星空都成了他作画的对象

▲梵高《星夜》

梵高通过创作的形式

将他的生命带到绝美的巅峰

但这也恰恰是精神崩溃的末日

▲梵高《奥维尔教堂》,那重而扭曲的笔画、厚厚的颜色可以看出他十分强烈、几乎疯狂的内心感受

1890年7月27日

在奥维的麦田里

梵高举枪自尽

▲梵高《乌鸦群飞的麦田》,这是他自杀前夕的创作

高更没有参加他的葬礼

而是远渡大洋

去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

在原始的土著文化中找寻本真的美学

▲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也许有人会觉得高更太过绝情

但白蚁君觉得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无法用简单的对错衡量

▲高更 《三个大溪地人》

梵高极度纯粹的炙热

灼伤了高更使其逃离

但他也同样温暖了高更的后半生

让他在原始的部落中看到了生命的热情

▲高更《玛塔姆》

他们都成为彼此生命中

浓墨重彩的一笔

梵高逝世11年后,高更在大溪地绘制了一幅与旧友相关的作品,名为《扶手椅上的向日葵》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