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患有頸部疼痛,那麼同病相憐的大有人在,包括在下。脊椎疼痛可以說是全世界範圍內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問題之一,在過去的25年中,其發生率急劇上升。然而最新科學研究發現,這可能並非由坐姿太差所導致。長久“北京癱”未必會使你脖子疼。

雖然大多數頸部疼痛發作大概會在幾個月內好轉,但大約有一半至四分之三的頸部疼痛患者會反覆遭受疼痛發作。真是可以套用牙齒的那句俗話:脖子疼不是病, 疼起來也真要命。

人們通常認爲存在“好姿勢”和“壞姿勢”,特定的姿勢會導致脊柱疼痛。但是這種觀點沒有得到科學證據的支持。實際上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運動量減少以及壓力增加似乎是更重要的因素。

所以,儘管醫生或家人試圖糾正您的姿勢,並使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椅子、書桌、鍵盤和其他小工具,但是“生活方式因素”其實起到了更大作用,睡眠充足,保持運動,減少壓力等能夠幫助減輕和預防頸部疼痛的出現。

真有壞姿勢?

儘管人們對姿勢的信念根深蒂固,但科學界卻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最近澳大利亞學者一項針對1000多名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儘管在調查中存在着明顯不同姿勢的羣體,比如以“北京癱”方式坐着,或者無論站立還是坐姿都筆桿條直的人。結果顯示,脊柱姿勢和頸部疼痛之間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關係。

因此,雖然人們的坐態因人而異,但這似乎與痛苦並沒有關係。實際上,從這項研究看來,青少年的“姿勢”與他們的情緒有關。

研究還表明,通過改變工作環境(所謂的“人體工程學干預措施”)來調整工作時的坐姿,對於人們是否會產生頸部疼痛幾乎沒有影響。看來這又是一項智商稅產品了。

此外,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人體工程學干預可以使頸部疼痛的人更快地得到康復。

在各種研究中,研究人員追蹤了那些沒有頸部疼痛的人,以及僅在一段時間內偶爾出現脖子疼的人。結果在這些人羣中,也有一些人出現了較嚴重的頸部疼痛。

這些患者的集中特點表現爲:睡眠質量和時間減少,正在從事高度緊張、壓力大的工作,體育活動減少,情緒低落。

他們的身體在本質上也承受着更大的壓力,脖子上出現了更多的“肌肉緊張”情況。重要的是,這些問題都在最後的脖子疼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睡眠,運動和放鬆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擁有結實的頸部,能夠享受運動,即便每天簡單地多走走路,都能夠防止頸部疼痛。

在此基礎上,確保我們享有足夠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壓力不要過大,那麼就能夠有效地控制和預防頸部疼痛問題。

因此,無論在家還是辦公室座位上,請隨便坐!當然,如果您發現自己長時間處於一個姿勢中,那麼可以換一換姿態。因爲經常更換姿勢也可以起到一定幫助。

現在您知道了,如果自己脖子疼,可能遠不止是要注意坐姿的問題了。應該有意識地早睡,做一些放鬆活動,比如午飯後去散散步。重要的是,不要再總是擔心自己的坐姿或走路姿勢,因爲科學研究表明,並沒有“壞姿勢”這種東西。所謂的“好姿勢”待太久,也不行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