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青少年自杀事件各有各的原因,事发之后社会各界也在探讨,应该如何让他们的内心坚强起来(中国青少年研究团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从14岁到35岁的青年群体中,有近3成存在抑郁风险,近一成存在高抑郁风险),或从外部解决可能诱发自杀的隐患(网贷、校园凌霸等),但从来没有人教这些青少年,应该如何直面死亡。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初衷是好的,有人评说,死亡教育很有必要,直面死亡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近日,长沙某小区9岁男童被精神病患者殴打30分钟致死事件持续发酵,有人在质疑保安失职,路人冷漠旁观,但这些讨论对这个可怜的孩子来说,都已经失去了意义。事发前,男孩像往常一样,吃完午饭后和小伙伴一起去学校,在他的脑海中。死亡应该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世事无常,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涉及人命的案件曝光,各行各业时有发生的猝死事件中,我们已经有了深切的体会,如何接受这一点,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来说,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心理中心最近举办了一场"生命体验"活动,结婚、生子、残障、死亡等场景通通都可以体验。不少同学觉得新奇,纷纷参与其中,还有男同学躺进棺材,近距离感受死亡。

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初衷是好的,有人评说,死亡教育很有必要,直面死亡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更多人却还是认为,这群学生就是作业太少,"脑子有坑"。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一句话,叫"言生不言死"。一个认识的人死了,我们会说"他逝世了"、"他驾鹤西游了",口语中也会用"走了"、"没了",就是不能直接说出那句话:"他死了"。如果家中有丧事,我们不能走亲访友,更不能探望病人。对于死亡这件事,人们充满了敬畏,不敢直视。

恐惧死亡,这完全可以理解。没人知道死亡后面是什么,我们也害怕离开家人和朋友,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一旦死去,就什么都没了。可即便是这样,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会主动选择死亡,尤其是青少年。

11月3日,山东济南一位大学生因为考试没考好,投湖自杀。

9月9日,云南昆明一位女大学生疑因被强制猥亵,跳河自杀。

8月31日,江苏南京一位大学生因深陷网贷无力偿还,跳楼自杀。

更令人痛心的是,10月24日,四川成都一位年仅14岁的初中生,疑因难以承受在学校遭受的语言暴力,分别给妈妈和学校喜欢他的一个女生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

这些青少年自杀事件各有各的原因,事发之后社会各界也在探讨,应该如何让他们的内心坚强起来(中国青少年研究团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从14岁到35岁的青年群体中,有近3成存在抑郁风险,近一成存在高抑郁风险),或从外部解决可能诱发自杀的隐患(网贷、校园凌霸等),但从来没有人教这些青少年,应该如何直面死亡。

在荷兰,最近有一所大学推出了一项活动:躺在坟墓中思考人生。学生可以躺在学校教堂后专门设置的"坟墓"里,进行冥想。活动十分火爆,想体验还需提前预定。工作人员称:对于18到20岁的学生来说,谈论死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一活动能帮助年轻人欣赏生命的美,认识到生命的转瞬即逝,走出这个坟墓能更加勇敢的面对生活。

讽刺的是,在这则报道的评论区,中国网友们发出的是一片叫好声,甚至有人直言想试试。同样的事在国内外发生,大家的看法却180度转变,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家真有一头牛"理论作祟?

确实,外国人从思想到行为都和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死亡是平等的。或许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做好准备去迎接死亡。但当这个仪式真正摆在眼前,能勇敢一试的人,也不应该被嘲笑。

更加理智的看待死亡,对于我们拥有的生命是一种尊重。而且如果没有死亡,生命就将失去意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将头埋在沙子里,仿佛不去看,死亡就不会存在,但有时候,试着看清楚一点,或许,你就能把头重新抬起来了。

那么,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张体验死亡的活动报名表,你会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