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默认模式下,小米CC9 Pro的主摄在采用了像素四合一技术,以27MP模式输出。在夜晚,借助于1/1.33英寸的大底以及像素四合一技术的应用,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不管是对噪点的抑制还是曝光的控制都非常好——而且天空也没有被强行提亮,可以说非常“细腻”。

近期一位UP主关于“手机提升摄像头到底有没有用”的话题,在新浪微博上掀起了一阵热议。恰好前两天小米刚刚发布了首款搭载1亿像素CMOS的量产手机,我们也在正式发布前就拿到了这款手机并拍摄了多组样张。所以刚好就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谈谈对于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

从1999年发布的三星SCH-V200和京瓷VP-210算起,拍照这一功能来到手机上已经整整20个年头。这20年间,手机摄像头的解析度也从最初的10万,发展到了如今的1亿(准确地说是108MP)。

前十年间,手机摄像头的像素增加了119倍,几乎每隔两三年都有大幅提升;但自从2012年Nokia 808发布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业界似乎忽视了手机像素的发展。直到2018年底,华为Nova 4终于借助索尼IMX586把像素小幅提升到了4800万。

但真正的迅速提升,还要数今年。伴随着Redmi Note 8 Pro和小米CC9 Pro先后发布,手机摄像头像素接连迈过两个大台阶,达到1.08亿。

可能有人会说,像素更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拍照就更好。

这句话单看确实没毛病。一款手机拍照质量的好坏,是由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综合决定的。

软件方面,比如HDRI算法和多帧合成可以分别提升相机的动态范围以及弱光下的表现。

而硬件方面则复杂的多,包括图像传感器尺寸、制造工艺、光学设计、镜头工艺、以及手机整体设计等诸多因素。显然,只看其中的某一项参数并不能得出最终画质好还是坏的准确结论,甚至可能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虽然在其他硬件相同的情况下,手机像素的提升可以带来更灵活的图像处理方式:在强光时,高像素传感器使用全像素输出可以比低像素传感器采集到更多高频细节;在弱光时,通过超采样或者集中读取,高像素传感器完全可以达到低像素传感器一样的信噪比;

但如果用了小底,即便像素更高,还是可能面临在强光下动态范围不足或在弱光下信噪比表现不佳的问题。

所以说,高像素不是没有用,而是只有搭配大底传感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小米CC9 Pro这颗主摄的魅力不光是1.08亿的像素数量,还有1/1.33英寸的传感器尺寸——这也是在售最大尺寸的手机传感器。

根据权威相机评测机构DxO Mark公布的结果,小米CC9 Pro获得了121分的高分,与另一款国产手机华为Mate 30 Pro并列第一。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结合样张来看下拥有顶级硬件的小米CC9 Pro(我们手上的这台是尊享版)其拍照实力究竟如何。

小米CC9 Pro采用了后置五摄模组,其中主摄采用的是小米与三星联合定制的108MP镜头,拥有1/1.33英寸超大感光元器件、f/1.69光圈以及8P镜头设计。

为了让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我们不妨先拿一台成名已久的一亿像素中画幅相机飞思IQ3-100MP做一场不那么严谨的对比。

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我们使用三脚架对两台机器进行了固定。随后我们首先打开小米CC9 Pro的108MP模式,将两台设备的对焦点对准画面中心的书架,拍摄了一组对比图。

从小图上看,小米CC9 Pro HDR效果明显更好,但就画质而言,两者并没有看出明显区别。所以我们将画面放大到100%来看看细节。

仔细观察图中书的纹理,可以看到飞思IQ3-100MP的细节会稍多,同时噪点以及涂抹会更轻。

不过,由于飞思IQ3-100MP的.jpg图片是由RAW文件直接转化而来,并没有经过后期加锐,所以在观感上会没有小米CC9 Pro那么清晰。但是如果不看这么仔细的话,两者的差距的确不大。

可见,小米CC9 Pro的主摄的确有一亿像素级别的解析力。

接着,我们来到户外,感受下1亿像素的魅力:

但如果你既不擅长后期,又没有大幅面输出的需求的话,也可以考虑使用默认模式。在默认模式下,小米CC9 Pro的主摄在采用了像素四合一技术,以27MP模式输出。我们分别使用108MP模式和默认拍照模式拍摄了多组对比图:

(上图为108MP模式,下图为默认模式;下同)

可以看到,相比108MP模式,默认模式由于有AI的加持,所以色彩、对比、白平衡等方面都有了优化。有意思的是,不同模式下,水印也会发生变化。

但在放大之后,108MP模式的细节会明显多于默认模式;与此同时,每张照片的体积也从12M左右增大到了20M以上。

不难发现,小米CC9 Pro的色彩整体偏素雅,针对不同主体会进行差异化的色彩风格优化;白平衡也能准确还原拍摄物本身色彩,但曝光偏保守。

配合HDR和比较适当的对比度,照片的观感比较柔和,并没有强烈的风格化或者HDR用力过度导致的照片偏灰问题。

在夜晚,借助于1/1.33英寸的大底以及像素四合一技术的应用,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不管是对噪点的抑制还是曝光的控制都非常好——而且天空也没有被强行提亮,可以说非常“细腻”。

在色彩还原方面,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也很准确,尤其是画面中红色的部分没有出现偏色。

看完了主摄部分,显然我们已经对小米CC9 Pro的拍摄能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其余四颗摄像头。

小米CC9 Pro的超长焦镜头拥有f/2.0光圈,支持10倍混合光学变焦和最高50倍数码变焦,并且带OIS光学防抖。

在光照充足的时候,超长焦模组凭借光学防抖依然能够保证细节清晰;在弱光环境下,超长焦对高光溢出的控制依旧不错,只是这时候涂抹造成的细节丢失比较明显。

超广角部分则是一枚20MP、f/2.2光圈的117°镜头。在光线良好的白天,无论是画面的锐度、噪点控制、演色性、白平衡还是对广角畸变的控制都很出色,只是高光部分会有一些轻微的粉红色色偏,动态范围相对于其它三个较差;在夜景环境中,高光附近会有一些晕染,但是细节保留优异。

此外,小米CC9 Pro还带有一枚12MP、f/2.0光圈并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的2倍变焦人像镜头以及一颗超微距镜头。

在我们看来,人像镜头的画质是主摄以外的四颗摄像头当中最好的。在白天时锐度不错,同时画面的明暗对比以及高光的色彩还原(例如画面中的蓝天)都十分自然不突兀;而在夜景下,两倍变焦后依然能够保留相当多的细节,高光基本没有见到明显的溢出。

有意思的是,小米CC9 Pro的这枚超微距镜头本身最近对焦距离同样为2cm,但小米CC9 Pro可以让这枚超微距镜头配合超广角镜头使用,从而拍摄出最近1.5cm微距的照片,我们来看下效果:

最后,我们在多个场景下分别使用超广角、主摄、广角、2倍以及5倍变焦拍摄了多组样片进行对比,考察各镜头之间的统一性:

总体来看,小米这颗1.08亿像素、1/1.33英寸的主摄确实给手机拍照的画质带来了大幅而直观的提升;而后置的五摄模组,则带来了以往便携式大变焦卡片机才能实现的更完整的焦段覆盖——不仅从风光到微距均能胜任,甚至在单帧HDR和直出色彩方面的效果也要更胜一筹。

当然,小米CC9 Pro这次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优秀的表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实上,从小米Note3的崭露头角,到小米MIX 2S的拍照并列第二,再到小米9的总分第三、视频第一,小米这些年来一直在“死磕”相机;而小米在DxO Mark上评测得分的进步,只不过是这种努力的客观体现罢了。

如果你觉得“跑分”只是数字不能代表一切的话,那么像一键换天、AI 裸妆美颜、Mimoji等喜闻乐见的功能,则更能让广大普通消费者切身体会到小米这几年来在相机方面的巨大投入。

(上图为原图,下图为一键换天后;下同)

最后,我们再回到一开始那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如果看完了全部样张的话,相信大家也都能明白尽管设备不是最重要,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是不会错的——即使只是用来记录生活,拥有更好硬件的设备,确实可以更清晰完整的帮你完成记录。所以,设备升级和记忆留存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此,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了推动设备进步而不断投入的厂商,以及为了优化体验而不断精进算法的工程师们,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的记忆更加丰富和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