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默認模式下,小米CC9 Pro的主攝在採用了像素四合一技術,以27MP模式輸出。在夜晚,藉助於1/1.33英寸的大底以及像素四合一技術的應用,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不管是對噪點的抑制還是曝光的控制都非常好——而且天空也沒有被強行提亮,可以說非常“細膩”。

近期一位UP主關於“手機提升攝像頭到底有沒有用”的話題,在新浪微博上掀起了一陣熱議。恰好前兩天小米剛剛發佈了首款搭載1億像素CMOS的量產手機,我們也在正式發佈前就拿到了這款手機並拍攝了多組樣張。所以剛好就着這個機會,我們來談談對於這個話題的一些看法。

從1999年發佈的三星SCH-V200和京瓷VP-210算起,拍照這一功能來到手機上已經整整20個年頭。這20年間,手機攝像頭的解析度也從最初的10萬,發展到瞭如今的1億(準確地說是108MP)。

前十年間,手機攝像頭的像素增加了119倍,幾乎每隔兩三年都有大幅提升;但自從2012年Nokia 808發佈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業界似乎忽視了手機像素的發展。直到2018年底,華爲Nova 4終於藉助索尼IMX586把像素小幅提升到了4800萬。

但真正的迅速提升,還要數今年。伴隨着Redmi Note 8 Pro和小米CC9 Pro先後發佈,手機攝像頭像素接連邁過兩個大臺階,達到1.08億。

可能有人會說,像素更高並不一定意味着拍照就更好。

這句話單看確實沒毛病。一款手機拍照質量的好壞,是由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綜合決定的。

軟件方面,比如HDRI算法和多幀合成可以分別提升相機的動態範圍以及弱光下的表現。

而硬件方面則複雜的多,包括圖像傳感器尺寸、製造工藝、光學設計、鏡頭工藝、以及手機整體設計等諸多因素。顯然,只看其中的某一項參數並不能得出最終畫質好還是壞的準確結論,甚至可能帶有一定的誤導性。

雖然在其他硬件相同的情況下,手機像素的提升可以帶來更靈活的圖像處理方式:在強光時,高像素傳感器使用全像素輸出可以比低像素傳感器採集到更多高頻細節;在弱光時,通過超採樣或者集中讀取,高像素傳感器完全可以達到低像素傳感器一樣的信噪比;

但如果用了小底,即便像素更高,還是可能面臨在強光下動態範圍不足或在弱光下信噪比表現不佳的問題。

所以說,高像素不是沒有用,而是隻有搭配大底傳感器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優勢。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認爲,小米CC9 Pro這顆主攝的魅力不光是1.08億的像素數量,還有1/1.33英寸的傳感器尺寸——這也是在售最大尺寸的手機傳感器。

根據權威相機評測機構DxO Mark公佈的結果,小米CC9 Pro獲得了121分的高分,與另一款國產手機華爲Mate 30 Pro並列第一。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結合樣張來看下擁有頂級硬件的小米CC9 Pro(我們手上的這臺是尊享版)其拍照實力究竟如何。

小米CC9 Pro採用了後置五攝模組,其中主攝採用的是小米與三星聯合定製的108MP鏡頭,擁有1/1.33英寸超大感光元器件、f/1.69光圈以及8P鏡頭設計。

爲了讓有一個更爲直觀的認識,我們不妨先拿一臺成名已久的一億像素中畫幅相機飛思IQ3-100MP做一場不那麼嚴謹的對比。

爲了儘可能減小誤差,我們使用三腳架對兩臺機器進行了固定。隨後我們首先打開小米CC9 Pro的108MP模式,將兩臺設備的對焦點對準畫面中心的書架,拍攝了一組對比圖。

從小圖上看,小米CC9 Pro HDR效果明顯更好,但就畫質而言,兩者並沒有看出明顯區別。所以我們將畫面放大到100%來看看細節。

仔細觀察圖中書的紋理,可以看到飛思IQ3-100MP的細節會稍多,同時噪點以及塗抹會更輕。

不過,由於飛思IQ3-100MP的.jpg圖片是由RAW文件直接轉化而來,並沒有經過後期加銳,所以在觀感上會沒有小米CC9 Pro那麼清晰。但是如果不看這麼仔細的話,兩者的差距的確不大。

可見,小米CC9 Pro的主攝的確有一億像素級別的解析力。

接着,我們來到戶外,感受下1億像素的魅力:

但如果你既不擅長後期,又沒有大幅面輸出的需求的話,也可以考慮使用默認模式。在默認模式下,小米CC9 Pro的主攝在採用了像素四合一技術,以27MP模式輸出。我們分別使用108MP模式和默認拍照模式拍攝了多組對比圖:

(上圖爲108MP模式,下圖爲默認模式;下同)

可以看到,相比108MP模式,默認模式由於有AI的加持,所以色彩、對比、白平衡等方面都有了優化。有意思的是,不同模式下,水印也會發生變化。

但在放大之後,108MP模式的細節會明顯多於默認模式;與此同時,每張照片的體積也從12M左右增大到了20M以上。

不難發現,小米CC9 Pro的色彩整體偏素雅,針對不同主體會進行差異化的色彩風格優化;白平衡也能準確還原拍攝物本身色彩,但曝光偏保守。

配合HDR和比較適當的對比度,照片的觀感比較柔和,並沒有強烈的風格化或者HDR用力過度導致的照片偏灰問題。

在夜晚,藉助於1/1.33英寸的大底以及像素四合一技術的應用,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不管是對噪點的抑制還是曝光的控制都非常好——而且天空也沒有被強行提亮,可以說非常“細膩”。

在色彩還原方面,小米CC9 Pro的夜景模式也很準確,尤其是畫面中紅色的部分沒有出現偏色。

看完了主攝部分,顯然我們已經對小米CC9 Pro的拍攝能力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其餘四顆攝像頭。

小米CC9 Pro的超長焦鏡頭擁有f/2.0光圈,支持10倍混合光學變焦和最高50倍數碼變焦,並且帶OIS光學防抖。

在光照充足的時候,超長焦模組憑藉光學防抖依然能夠保證細節清晰;在弱光環境下,超長焦對高光溢出的控制依舊不錯,只是這時候塗抹造成的細節丟失比較明顯。

超廣角部分則是一枚20MP、f/2.2光圈的117°鏡頭。在光線良好的白天,無論是畫面的銳度、噪點控制、演色性、白平衡還是對廣角畸變的控制都很出色,只是高光部分會有一些輕微的粉紅色色偏,動態範圍相對於其它三個較差;在夜景環境中,高光附近會有一些暈染,但是細節保留優異。

此外,小米CC9 Pro還帶有一枚12MP、f/2.0光圈並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的2倍變焦人像鏡頭以及一顆超微距鏡頭。

在我們看來,人像鏡頭的畫質是主攝以外的四顆攝像頭當中最好的。在白天時銳度不錯,同時畫面的明暗對比以及高光的色彩還原(例如畫面中的藍天)都十分自然不突兀;而在夜景下,兩倍變焦後依然能夠保留相當多的細節,高光基本沒有見到明顯的溢出。

有意思的是,小米CC9 Pro的這枚超微距鏡頭本身最近對焦距離同樣爲2cm,但小米CC9 Pro可以讓這枚超微距鏡頭配合超廣角鏡頭使用,從而拍攝出最近1.5cm微距的照片,我們來看下效果:

最後,我們在多個場景下分別使用超廣角、主攝、廣角、2倍以及5倍變焦拍攝了多組樣片進行對比,考察各鏡頭之間的統一性:

總體來看,小米這顆1.08億像素、1/1.33英寸的主攝確實給手機拍照的畫質帶來了大幅而直觀的提升;而後置的五攝模組,則帶來了以往便攜式大變焦卡片機才能實現的更完整的焦段覆蓋——不僅從風光到微距均能勝任,甚至在單幀HDR和直出色彩方面的效果也要更勝一籌。

當然,小米CC9 Pro這次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優秀的表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實上,從小米Note3的嶄露頭角,到小米MIX 2S的拍照並列第二,再到小米9的總分第三、視頻第一,小米這些年來一直在“死磕”相機;而小米在DxO Mark上評測得分的進步,只不過是這種努力的客觀體現罷了。

如果你覺得“跑分”只是數字不能代表一切的話,那麼像一鍵換天、AI 裸妝美顏、Mimoji等喜聞樂見的功能,則更能讓廣大普通消費者切身體會到小米這幾年來在相機方面的巨大投入。

(上圖爲原圖,下圖爲一鍵換天后;下同)

最後,我們再回到一開始那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如果看完了全部樣張的話,相信大家也都能明白儘管設備不是最重要,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是不會錯的——即使只是用來記錄生活,擁有更好硬件的設備,確實可以更清晰完整的幫你完成記錄。所以,設備升級和記憶留存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在此,我們也要感謝那些爲了推動設備進步而不斷投入的廠商,以及爲了優化體驗而不斷精進算法的工程師們,正是有了他們,才讓我們的記憶更加豐富和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