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倒是像《驚天營救》這種在常規剪輯的片子中加入一兩個展現導演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動作長鏡頭進來, 既能給人以感官刺激又不會導致“李杜詩篇萬口傳,如今已覺不新鮮”。做個類比:同樣的救人戲碼《颶風營救》雖然也廣受好評,但裏面的動作戲最多隻能給人比較“常規”的緊張感覺,但絕沒有如同《驚天營救》裏這種讓我發出“我擦,這究竟是怎麼拍出來的。

原標題:《驚天營救》:相當驚喜的動作爽片與絕不再去印度的決心...

評分:四顆星。

疫情期間沒法進影院看電影,所以只能在電視機上找找感覺。不過《驚天營救》(Extraction)這種網飛拍的片子本來就沒打算進院線,再加上其暴力特性,這部號稱創下網飛在線觀影人數記錄的新片壓根也沒有進影院觀賞的可能。

本片大致可以看做是導演山姆·哈格雷夫與男主角“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兩個人的“廣告片”:前者用來證明自己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替身演員,即使擔當動作片導演也同樣大有可爲;後者顯然是要在“後漫威”時代尋找新方向,雖然沒能在本片中秀出多少演技,但至少角色任務還是中規中矩的完成了——甚至還讓人有些期待該系列能否出續集抑或前傳。

從劇情角度來看, 《驚天營救》的故事實在簡單到不行:印度的毒販與黑幫火拼,綁架了其中一個老大的兒子;爲了營救中學生逃出生天,雷神單槍匹馬如常山趙子龍般殺進殺出,就在最後差點嗝屁時終獲同伴接應。但我相信大家對這種片子的劇情本身也沒有太高期望,只要能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把一幕幕動作場景串聯起來也就OK。說實話,對於這種“爽片”而言,通俗易懂的簡單劇情能保證影片有流暢的節奏,太深奧或者燒腦反而不美。

相比之下,《驚天營救》的動作場景之出色簡直令我咂舌:沒想到在2020年能看到這樣一部雖然小成本但如此精彩的動作片!其中那段長達12分鐘的“長鏡頭”追擊戲,雖然我們知道其實它也是用過各種拍攝剪輯手法組合而成的“僞長鏡頭”,但當我們一會兒跟隨追擊者和逃亡者的事先在大樓裏穿梭,一會兒“被迫”緊跟在飛馳的車輛背後,一會兒又匪夷所思的通過車窗竄入車內並觀察到一個毫無破綻(看不到攝像機)360°的全景畫面...我不由得爲編導們對於運鏡的奇思妙想表示歎服,同時又要感嘆以我們技術能力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拍出同樣的動作視效?

我原以爲以當前觀衆的審美水平與觀影經驗,起碼也要達到《疾速追殺》(John Wick)那樣的大投入才能在視覺效果上給人震撼,但號稱“低配版”疾速追殺的《驚天營救》卻據說只用了不到一半的耗費卻實現了與之相近的“視覺衝擊”,這真心不容易!做個類比:同樣的救人戲碼《颶風營救》雖然也廣受好評,但裏面的動作戲最多隻能給人比較“常規”的緊張感覺,但絕沒有如同《驚天營救》裏這種讓我發出“我擦,這究竟是怎麼拍出來的?!”驚呼的能力。

順便說下,隨着技術的進步,這兩年電影裏“長鏡頭”乃至“超級長鏡頭”甚至“一鏡到底”已經不新鮮了——你看《1917》也沒能靠一鏡到底拿到最佳影片啊。長鏡頭固然能夠起到讓故事敘述更流暢更真實,給觀衆帶來強烈的參與感,彷彿真正身臨其境,但這種玩意用多了以後其實也會給人“審美疲勞”。

是的,就好像我們現在看那些過度碎片化的鏡頭剪輯會覺得很累一樣,長鏡頭玩得太多其實也會讓人覺得導演手法太刻意甚至是套路。反倒是像《驚天營救》這種在常規剪輯的片子中加入一兩個展現導演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動作長鏡頭進來, 既能給人以感官刺激又不會導致“李杜詩篇萬口傳,如今已覺不新鮮”。

總之,作爲一部動作“爽片”,《驚天營救》的確給我帶來了相當大的驚喜以及對於主創人員未來的期待。不過,在看過本片後我再次堅定了“以後不再去印度”的決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