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尚金鎖,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黨總支書記、主任。1970年8月在縣糧食局參加工作,1974年調到柏鄉糧庫,從事糧食工作48年,擔任糧庫主任31年。

他帶領柏鄉糧庫從全省最小的一個基層糧站發展成享譽全國的地方國有大糧庫,在糧食經營、管理和科學保糧等方面創下10項全國之最,是全國糧食系統的一面旗幟。

他連續五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的專家、省管優秀專家和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3日上午,

剛從北京參加會議歸來的尚金鎖,

在柏鄉糧庫門口處等待着記者的到訪。

這位腳步穩健的“天下糧倉”保管人,

聲稱自己絲毫不敢停歇,

喫住在糧庫,沒有周六日。

他是國家糧庫的一把“金鎖”,

要把柏糧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敬畏糧食,把保糧經驗推向世界

生於1951年的尚金鎖,適逢糧食緊缺的年代。

兄弟姐妹八個中,尚金鎖排行老七,一個姐姐和兩個哥哥在那個年代不幸夭折。這些經歷讓尚金鎖對糧食充滿了敬畏。

1974年,尚金鎖離開工作4年的柏鄉縣糧食局,來到柏鄉糧庫工作。當時的糧庫只有6個人、4畝地、倉容量不足100萬斤,是全省最小的糧庫。在一次會議上,糧庫由於工作不到位,沒有評上“四無(無蟲、無黴、無鼠雀、無事故)糧倉”而被點名批評,這件事讓尚金鎖下定決心做一名糧庫保管員,一定要把糧食保管好。

尚金鎖決定從細節抓起,凡是能夠自己乾的都自己幹。他和他的團隊常年堅持小量糧油搬倒、小型工具修制、倉房維修、平整貨場、清倉消毒、篩揀土糧、整理包裝器材等“七個自己幹”,通過實際工作不斷增強幹部職工保糧護糧的責任感。

如今,在柏糧道德建設展廳內,還有一張“雨鼓”的照片。所謂的“雨鼓”,就是罩上塑料布的洗臉盆。爲防止夏天夜裏睡覺太沉無法及時發現雨情,把“雨鼓”放在窗外屋檐下,靠雨擊打塑料布的“砰砰”聲把人叫醒,以便第一時間趕到糧庫保糧護糧。

根據尚金鎖的回憶,碰到大風大雨,蓋糧苫布被風颳開了,糧庫職工就用自己的身體去壓苫布。有的人被風從糧垛上掀下來,就再爬到糧垛上去;有的人鞋被踩掉了,光着腳還拼命往糧垛上爬;有的人腳被釘子扎破了竟然沒有感覺到疼,直到完成護糧任務後,才發現自己受了傷。

在尚金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柏鄉糧庫在當年就評上了“四無糧倉”,還成了先進單位。但是尚金鎖在工作中很快就發現,管好糧食絕對不簡單,黴變、蟲害、保鮮等問題不解決,國家的糧食就不可能看管好。於是,就有了他用6年時間、8700多次記錄觀測、62000多個數據繪製出的《糧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圖》。這張示意圖用座標法把一年中每個時期的氣候和糧情變化規律直觀地標示出來,指明保糧的重點和措施,並寫了一萬字的使用說明書,簡單、好記,便於操作,被業界稱爲“科學保糧小詞典”。如今,這張示意圖已經被廣泛用於長城以南、黃河以北的廣大糧食企業。

2016年,尚金鎖在北京“APEC糧食標準互聯互通研討會”及“APEC小農和中小企業糧食減損技術、經驗和有關行動高級別研討會”會議上分享了他搞好糧食保管工作的經驗,受到與會13個經濟體代表的一致好評。9月,他的報告文稿在祕魯皮烏拉APEC糧食安全會議上印發。這標誌着柏鄉糧庫的科學保糧成果已經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燈下閱讀(資料圖)

改革不輟,把一個小糧站打造成集團公司

1987年,尚金鎖被任命爲糧庫主任。1991年,他揮起了三板斧。

第一斧,機構改革。機構打亂進行重組,除保留倉儲、財務、後勤、辦公室人員外,成立業務部、信息部,統管糧庫銷售,單位劃小,單獨覈算。

第二斧,人事改革。職工合同制,幹部聘用制。幹部競崗,聘期一到兩年,職工連續3個月掙不到檔案工資,就地免職。

第三斧,分配改革。原有工資檔案化,只作退休和工作調動時的依據。經營人員的工資與效益掛鉤;服務人員實行百分評議制,按分數定收入;管理人員拿分管公司、科室效益工資的平均數,另有職務津貼。

這“三板斧”,就是斬斷計劃經濟後路,逼着自己跳進市場經濟的海洋。尚金鎖告訴記者,分配改革帶來的阻力最大,許多老人輪番來找他,希望他收回成命。但尚金鎖堅信唯有改革方有出路,因爲在做保管員時,他已經在悄悄地試驗,試驗的結論是,改革勢在必行。

在折中一年後,大家都嚐到了改革甜頭。第二年,改革全面推開。“後來,我跟大家開玩笑說,咱們還改回去吧。大家都說,可不能,可不能。”

2004年,糧食市場全面放開,柏糧向現代化企業目標邁進,跨入全面提升階段。2006年12月28日,柏糧順應國內糧食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大趨勢,構建起集糧食倉儲、貿易爲一體的集團公司——河北柏糧集團。

尚金鎖爲小學生講解糧食知識。(資料圖)

創新不止, 提質增效連創佳績

改革不輟,創新不止。

當全國糧食系統仍在爲不壞一粒糧努力時,尚金鎖已經向糧食的“保鮮”發力。

爲了破解高水分玉米不易保管的難題,他們用5年時間創造出“金錢孔”式通風垛,試驗完成了“高水分玉米自然通風降水技術”,實現了不用烘乾,不用晾曬,就可以使高水分玉米降水、保鮮、保質,與傳統方式相比,可降低費用50%-70%,填補了國內空白。

爲了解決東北大豆不耐高溫容易走油的問題,柏鄉糧庫根據用棉被裹着木箱賣冰糕的原理,研究出“大豆包衣安全儲存技術”,三伏天大豆倉內糧溫最高不超過22℃,最低溫度只有8℃,創造了東北大豆在冀中南儲存4年零8個月依然保鮮的新紀錄。

如今,尚金鎖和他的團隊又瞄準了小麥的保鮮,“成立了科研課題組,準備用3至5年完成。”

今天的柏糧,已經構建起以“一崗雙責”爲主要內容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建立了激勵、約束、監督相結合的運行管理機制,同時精簡工作流程,優化業務環節,通過高水平管理實現企業提質增效。

在市場多變、經營困難的情況下,柏鄉糧庫創造了連續31年盈利的優秀業績,在國家三次清理虧損掛賬中,沒有報過一分錢經營性虧損掛賬,糧庫人均創利、人均經營量、噸經營量費用開支三項主要指標連續21年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

2016年,柏糧與廣東順德區達成協議,代儲8萬噸地方儲備糧,這是廣東跨省儲存地方儲備糧的先例,也是我省爲外省市代儲地方儲備糧原糧的第一例。

尚金鎖向職工講授科學保糧知識。(資料圖)

心繫農民, 着力推進鄉村振興

尚金鎖的榮譽已近等身,但他始終心懷農民。

爲了幫助農民種好糧,柏糧及時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爲了幫助農民管好糧,免費爲農民舉辦保糧技術培訓班。爲了幫助農民賣好糧,尚金鎖始終堅持一手糧一手錢,從不給農民打白條,農民何時來,柏糧何時收。

在如今的扶貧路上,尚金鎖和他的團隊積極籌措資金,支持柏鄉縣的一個貧困村北大江村搞特色農業,邀請河北農業大學的專家爲北大江村謀劃一條科學發展的路子。2016年,柏鄉縣委縣政府將該村命名爲“柏糧小鎮”。

67歲的尚金鎖依舊在追求的路上,他在思考着如何把自己的這支鐵軍團隊打造得更有力量。他堅信,步入新時代,柏糧這面旗幟一定能高高飄揚、永遠飄揚,柏糧一定能做成百年老店。

40年大事記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刷新了38項世界紀錄和85項奧運會紀錄,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奧運會金牌和獎牌零的突破。

同年9月6日至17日,2008年北京殘奧會舉行。147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刷新了279項殘疾人世界紀錄和339項殘奧會紀錄。

作爲東道主,中國爲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作出了巨大努力,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推薦閱讀

人物故事①:中國第一家個體飯館是咱河北人開的!38年一直開在這裏……

人物故事②:爲了紀念這件大事!河北一農民耗資7萬元鑄鼎,還被博物院收藏

人物故事③:35年前,他從蒙古國回到祖國:“我的人生因改革而精彩”

人物故事④:38年前,他從溫州來到石家莊:“改革開放的春風把我吹到了莊裏”

人物故事⑤:放棄“鐵飯碗”選擇練攤兒賣包!27歲時的一個決定讓他成功闖進國際市場

人物故事⑥:高考改變了這個農村女孩的生活軌跡!40年前的高考是這樣……

人物故事⑦白俄羅斯美女碩士嫁到國際莊:我是地道的石家莊媳婦兒

人物故事⑧:從“人在囧途”到“人在坦途"!一家五代火車司機見證中國速度

人物故事⑨:他出生在梨園世家,他讓“中國聲音”在美國奏響

人物故事⑩:20年前她下崗了,今天她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社會變遷⑪:微信那端的你,有多久沒有給父母寫信了?

社會變遷⑫:河北剁手黨注意!知道這個,你就不會亂買東西了

社會變遷⑬:40年前,河北男子買了人生中第一輛車,如今他還在……

社會變遷⑭:請回答1978!40年前,河北人過節這樣喫……

社會變遷⑮:河北人,還記得40年前的筒子樓嗎?現在你家房子什麼樣?

社會變遷⑯:40年過去了,她身上的衣服早已經變了模樣

社會變遷⑰:看哭了!40年前河北人家家戶戶都有的老物件,滿滿全是回憶!

社會變遷⑱:看露天電影的那些日子,留給我們深刻的記憶……

社會變遷⑲:河北一對小夫妻400元蜜月遊蘇滬杭,回來後感嘆“真囧”……

社會變遷⑳:8小時之外的生活,決定了一個人……(受益匪淺)

時代力量①:34年前的一個決定,他在石家莊震撼全國!成爲全國第一人!

時代力量②35年前,他大學畢業一頭扎進太行山,到底爲了什麼?

時代力量③從普通醫生到中國工程院院士!40年前這件大事改變他的一生……

時代力量④:奇蹟!河北這個地方驚豔了全世界!畫家都畫不出這樣美的景色……

來源/燕趙都市報

記者/張會武

編輯/李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