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湘軍是剿滅太平天國的主力,曾與太平軍糾纏了長達十幾年,最終攻破南京成功滅亡了太平天國。
當他滅亡太平天國以後,湘軍軍力也達到了鼎盛時期,根據資料記載,此時的湘軍高達30萬人,可謂實力雄厚。
因爲曾國藩是整個湘軍集團的領導人,所以此時的湘軍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夠自立反清,同時社會上也在傳揚他即將造反,引整個天下人心動盪。

但事實證明了曾國直到死也沒有造反,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他個人謹慎的因素在內,樣也是天下局勢對他不是很有利。
從個人角度講,曾國藩已向一謹慎小心而聞名。身爲個湘軍集團的最高領導者,他時時刻刻都受到整個滿清政府的猜忌。根據史料記載,曾國藩每次寄回家的信件,都會受到清政府的暗中查閱。爲了表示自己沒有野心,於是他在信中就問家裏的母豬生了幾個小豬,以及好好種地之類的芝麻蒜皮的事情。慈禧一看這信件覺得這個傢伙好像沒有大的志向,所以說對他的防備就少了許多。

當然曾國藩使用了這個小手段只是表明了他的立場,並不是說慈禧就相信了他這種計倆,這兩人都是老狐狸,沒有那麼容易被忽悠。
清政府爲了防止曾國藩有反心,在他周圍佈置了重兵,這其中有李鴻章,左宗棠等著名人物。
除此之外,還有調集的蒙古騎兵在旁監視。可以說,曾國藩已經處在了被包圍的狀態當中,雖然攔住他的這些網不太牢靠,但相親要衝破這些包圍圈還是要付出不少代價與時間的,而這就給了清政府以充分的反應時間,所以如果爆發戰爭的話,結果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真要開戰的話,曾國藩的有利因素也是有的。比如他龐大的軍隊規模,雖然這其中真正能打的部隊只有幾萬到十萬左右,但這些人這個時候經成了整個清廷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通過太平天國起義我們就可以發現,滿清人的軍隊已經爛到了骨子裏,根本不具有任何戰鬥力,唯一有點戰鬥力的就是蒙古的騎兵,但這些人的數量只有幾萬,在南方水網密佈的地方並不能夠施展開。
剩下能打的軍隊基本都由漢人將領統率,其中李鴻章更是曾國藩的學生,別看李鴻章後來官至中堂,但曾國藩還活着的時候他也是被清廷重點猜忌的對象。

所以如果曾國藩造反的話,這些人會站在他一邊還是清朝一邊是兩。如這些人當中有一兩個轉投向他,那麼清朝被推翻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即使造反失敗清朝也會受到更爲嚴重的打擊,可能更早就被滅亡了。
不過這只是一種假設,其實造反的話對曾國藩來說相當於一次賭博,賭贏就獲得天下賭輸了就九族夷滅。但顯然他並不是一個賭徒,並且他得到的已經足夠多了,不值得冒那個風險去造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