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体量在这70年的时间内扩张了超过60倍,是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一个后发国家。虽然并非体量增幅最大的国家,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幅员和人口,这一成就不仅难能可贵,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样板,虽然能够真正模仿的国家可能并不多。

上海的变迁


改革开放是真正吹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号角,改革让政府放权给市场,开放让外部资本、技术可以进入中国。这两者结合,让中国经济要素和要素流通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从而将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整合进入了国际市场。

包产到户


不过应该看到,如果仅仅是对外开放,中国做不到这样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代工业出现,解决了数千万产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让许多产业工人获得了城市化的可能性。但是考虑到新自由主义秩序,你就会发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率实在是低得惊人,只能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1-2%以下的利润份额,更多的利润流向了上游研发和相关的流通环节,这些研发恰恰往往在发达国家。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就业的同时,事实上也让国际化的剥削变得更为隐蔽,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发展中国家只能占据1-2%的利润,绝大部分利润会回流到发达国家手中。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低劣的技术水平,这1-2%的利润可能根本留不住,发展中国家需要基建、需要交通物流、需要各种各样的高技术产品,但这种需求就会导致血汗钱重新通过贸易的方式回流。“8亿衬衫换1架A380客机”,这就是当年的常态,到最后发展中国家可能什么都剩不下。

曾经的富士康宿舍


如果发展中国家只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实什么都留不下。有学者认为,虽然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规模庞大,但实际贡献的GDP只有5%。不确定这一数据是否准确,但很可能也是合理的,因为在这种自由主义秩序下,剥削如此隐蔽,而又显得如此自由。所以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要真正改善生活就必须做到截流经济剩余。如何截流,必须依靠体系和制造业支撑,这需要很多策略,其中大部分将是反自由流动的。如果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什么都不会剩下。但是管制太多,发展中国家将没有效率,过去的计划经济实践也已经证明了这点,这是个两难。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所以发展中国家需要的仍然是部分的“计划”,需要生产性投资才能满足庞大的需要。这也是发达国家不断要求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原因,因为发达国家需要发展中国家保持这种开放才能将经济剩余回流到发达国家中。很不幸,这是场没有尽头的博弈。虽然新自由主义饱受批评,但真正的替代方案根本没有出现,也许要等待生产技术重新本土化才有可能。

目前来看,比较乐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工业产能的只有中国和韩国,其中中国的体量更为巨大,因此影响也更大。这也是中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所做的有显著不同的事情,或许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会更为有利。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