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清朝沒有入關,明朝還是會滅亡,只不過滅亡的時間應該會更晚一些。清朝入關後,先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王朝、明鄭(臺灣鄭氏)、三藩等勢力,表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

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清王朝在開疆拓土、發展人口上功勳卓著。但是也由於清朝中期統治者的驕傲自滿、閉關鎖國,埋下了近代中國落後捱打、喪權辱國的隱患。

清朝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功過參半。它是由東北地區的滿族所建立的政權,也是繼蒙古人的元朝之後第二個統一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其前身是1616年由建州女真(滿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汗國。直到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纔將國號改爲大清。

如果清朝沒有入關,明朝還是會滅亡,只不過滅亡的時間應該會更晚一些。1644年,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盡身亡,明朝徹底滅亡。此後,明朝宗室雖然在南方建立了一系列流亡政權(南明),但都未能實現明朝中興。

明朝末年時,其實際控制範圍已經從永樂時代的“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收縮爲漢地十三省。而且有明一朝,始終未能恢復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新疆)。同時,明朝用了200多年都未能解決蒙古邊患問題。即便是在明朝最強盛的永樂時代,也只是利用漠北蒙古諸部相互牽制,然後發兵驅趕。

在清王朝入關前,皇太極率領八旗已經消滅了漠南蒙古。康熙年間,漠北蒙古又歸降清朝。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和碩特汗國取得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此時距離安史之亂吐蕃攻陷西域(新疆)已經過去了近千年。

清朝入關後,先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南明王朝、明鄭(臺灣鄭氏)、三藩等勢力,表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如果清朝沒有入關,而是繼續在東北發展,那麼歷史的走向很難說。極有可能也會像宋遼時期那樣,出現關內勢力與關外勢力並立的局面(10世紀後期至12世紀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