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在當時雖然有人欣賞杜甫的詩歌,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名氣的。但是,看杜甫的詩,卻沒有這樣的內容,杜甫寫詩,講究語言的精煉,就如同他自己所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創作詩歌,可以說到了嘔心瀝血的程度,每一句詩的用字,都是千錘百煉,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

杜甫被尊稱爲詩聖,但他的詩在他生前並不受到重視,遠不如李白名氣響亮,而且,他早年還是李白的迷弟,跟着李白漫遊了一年,這其中雖然有仰慕李白的成分,但也有他希望藉助李白揚名的希望。那麼,杜甫的名氣是如何積累,最後成爲詩聖呢?

杜甫生前潦倒,詩名不顯

唐代是詩歌的時代,生在大唐的文人,寫詩是必備的技能,也湧現了很多著名的詩人。根據唐代人的記載,在當時對杜甫感興趣的人幾乎沒有,這一點從杜甫的自身經歷也可以略知一二。

在當代,如果詩歌寫得好,是可以擁有體面的生活的。比如李白和王維。李白有詩仙的名號,得到皇帝的賞識,曾經作爲翰林,被招進皇宮,專門爲皇帝寫詩,可以說喫喝不愁。即便日後他得罪了權貴,被趕出朝廷,但還是得到很多賞賜,足以讓他過衣食無憂的生活。只是李白爲人豁達,揮金似土,所以纔在極短的時間花光了這些錢。

王維則更幸運了,小小年紀就以詩歌出名,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舉中第,不但成爲朝廷官員,還以詩才遊走於達官貴人中間,甚至成爲唐室公主的情人,享受榮華富貴。他所擔任的官職,都是工資高而不用承擔責任的閒散官職,這使得王維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詩歌創作當中,不用操心生計了。

杜甫的經歷,不要說與李白、王維相比,就是與其他詩人相比,也遠遠不如。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後來,好不容易當了左拾遺,卻又因爲太過負責,被皇帝免職。在安史之亂期間,杜甫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經歷了妻離子散、四處逃亡的悲慘。後來,纔在四川成都落腳,依靠朋友和親戚的幫助,在成都蓋了幾間草房,聊以度日。

杜甫對自己的詩歌很自負,曾經說“詩是吾家事”,也就是說談到詩歌創作,他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等級。現在來看,這種說法是恰當的,但在當時,能有這種認識的人是不存在的。

杜甫的詩歌題材,阻礙了他的詩名傳播

在唐代,確立了詩歌的題材,即詩言志,也就是說詩歌的內容是用來抒發理想的。與杜甫同時代的詩人,也大都按照這種要求來創作詩歌。比方說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還有許多邊塞詩人創作的軍旅題材的詩歌,都是抒發自己的抱負,即便當時不得志,也沒有表現出多少頹廢的心態。

但是,看杜甫的詩,卻沒有這樣的內容,杜甫寫詩,講究語言的精煉,就如同他自己所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創作詩歌,可以說到了嘔心瀝血的程度,每一句詩的用字,都是千錘百煉,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但這樣的詩句,在描寫程度方面,無人能出其右,但曲高和寡,能找到知音卻不容易。也就是說,當時的文人,不喜歡杜甫的詩句和內容。大家都喜歡情緒高昂、明快的詩歌,杜甫的詩歌給人的感覺就是沉悶、憂愁,太過委婉和厚重,沒有一點文化的人,是感覺不到杜甫的內心想法的。

因此,在當時雖然有人欣賞杜甫的詩歌,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名氣的。這就導致杜甫在生前奇虎沒有知音。一直到晚唐,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才把杜甫擡出來,將他和李白並論。這才讓杜甫的詩名開始顯露出來。

詩聖出名,一直到宋代才真正得到承認

杜甫就這樣寂寂無聞地沉默着,整個大唐都沒能讓人認識到詩聖的可貴之處。等到了宋代,因爲推崇文治,所以有更多的人去鑽研唐代的詩歌。

北宋建立後,推崇忠君愛國,於是,杜甫就成爲文人推崇的典範。而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杜甫的詩歌大多數是這方面的內容了。

那麼,杜甫詩聖的名氣是如何積累的呢?

第一,他的詩歌中所表現的忠君愛國的內容,得到了朝野內外的肯定。在杜甫的詩歌當中,即便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他的忠君愛國思想也沒有動搖過。“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葵藿傾太陽,自性固莫奪”就是最著名的寫照。杜甫生活在唐玄宗時代,而唐玄宗晚年的昏庸誤國,讓大唐從輝煌墜落,同時,他也從沒有重用過杜甫。按道理說,杜甫是有資格埋怨和痛罵唐玄宗的,但他沒有這樣做,相反把唐玄宗捧爲明君、聖人,這一點對宋朝的皇帝來說,是非常需要的。

如果杜甫只是單純地忠君愛國,也不足以讓他擁有聖人的名聲,關鍵的第一點他還關注國是。在長安時,杜甫是一名白丁,最多也只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小官。但他看到唐玄宗爲發動對南詔的戰爭而到處拉夫,弄得普通民衆妻離子散時,不僅憂心忡忡,擔心這樣殘暴的統治,會動搖大唐的根基。

愛民,同情普通老百姓的遭遇,具有聖人的憐憫情懷,是杜甫被稱作詩聖的第三點鴛鴦。杜甫困居長安十年,甚至都要爲溫飽發愁。但他卻不憐惜個人的命運,而是關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況。最後因爲安史之亂爆發,他在逃亡的過程中,也不只是關注個人安危,而是對普通的老百姓的悲慘生活,給予了深深的同情。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在這個時候創作的,而《八月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更是將自己的貧困於不顧,而是關心那些沒有片瓦之地安居的老百姓。

最後就是關注妻兒,人都有家庭,杜甫也一樣,他在任何時候,都關注自己的家庭狀況,爲妻子的悲慘生活而自責。這些都可以在他的詩歌中得到展現。

可以說,正是這詩歌方面的美譽,讓杜甫成就了詩聖的名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