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腫瘤學》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這裏要說的,是一個令人悲傷、慨嘆的故事。此爲本訂閱號筆者於採訪中所見。

  今年87歲的陸先生,前不久因爲劇烈咳嗽、咳痰帶血,到醫院檢查。在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醫生懷疑是肺部有惡性腫瘤,即肺癌,不過還需要進一步確診。陪陸先生一起來到醫院的,是陸先生40歲的孫子陸豐(化名)。在聽到醫生接診時講述的,關於肺癌早期咳嗽、胸部悶痛等症狀時,他忽然感覺跟自己最近的感受十分吻合,於是在把爺爺送回家後,他轉身回到醫院接受了檢查。這一查不要緊,醫生在他的肺內,也發現了疑似腫瘤病竈。

  雖然接下來的幾天,陸豐先生對自己和爺爺一起患上肺癌的事不敢相信。但是最後的診斷結果,卻冷冰冰地擺在了祖孫二人的面前:兩個人都已經患上了肺癌。只不過,爺爺的病竈已經出現了轉移,失去了手術的機會。而陸豐的狀況則稍好一點。

  爲什麼祖孫二人都被診斷爲肺癌?這和其生活習慣不無關係。

  原來,陸豐的祖父早年吸菸。後來在80歲的時候,鑑於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就努力戒菸。爺爺雖然想戒菸,但是陸豐卻沒有戒的意思。他依然喜歡吞雲吐霧,家裏外頭不分場合。面對孫子的香菸誘惑,頻吸二手菸的爺爺有時候還忍不住向孫子借半根過過癮。就這樣,祖孫二人“惺惺相惜”的日子過去了七年,終於“迎來”了肺癌。

  這是一個家族發生肺癌的典型例子。其背後的真兇,就是吸菸。

  吸菸對肺癌的誘發作用,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被提出來了。當時,是1950年的美國,和1952年的英國,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率先提出吸菸在肺癌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當時,這一論斷還是“假說”,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假說”越來越受到肯定,逐漸變成被當代肺癌治療學裏面認可的,肺癌第一誘因。美國癌症協會還做過專門的大樣本調查,認爲焦油和尼古丁是吸菸致癌的罪魁。男性肺癌患者裏面的80%和女性肺癌患者中的79%,歸於吸菸。

  值得一提的是,一人吸菸,坑害的往往是身邊人,甚至全家人。因爲研究發現,點燃香菸產生的測流煙霧中,所含的化學致癌物含量高於主流煙霧中的含量。也就是說,和主動吸菸的人相比,其周圍的吸二手菸的親友,患肺癌的可能性更大。研究也發現,被動吸菸的人,其血液中、唾液中,以及尿液中的尼古丁代謝物平均水平,都要高於非被動吸菸者。

  當然,也不是所有類型的肺癌,都和吸菸有着密切關係。一般認爲,吸菸和肺鱗癌和小細肺癌關係密切,和肺腺癌關係不密切。

  但無論怎麼說,一人吸菸,全家遭殃,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譬如上面爺爺孫子同患肺癌的故事,就是一個真實寫照。請您千萬記住,爲了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吸菸這件事要儘量避免。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