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胡耀邦堅信自己是胃病,連醫生的話都懷疑,自以爲是胃病,他怎麼可能像《最後》一文中寫的那樣,喫下江澤民隨身帶的硝酸甘油片、嗅亞硝酸異戊脂?而且在中央領導人開會的場合,這些領導人在不待醫生出現、診斷就自己掏藥給患者喫的情景,是不可能發生的,喫出了問題誰負責?這樣描寫實在是一種主觀臆想。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王凡,原題:《中南海保健總管憶搶救胡耀邦:沒喫江澤民的藥》

一九八九年,實在是個不尋常的多事之年,而且幾件事都出乎意料。班禪副委員長辭世沒過多久,又一位精力充沛身體一直很好的中央領導人驟發病變,他就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而王敏清則又一次成爲現場搶救的組織指揮者。

題爲《胡耀邦最後的瞬間》文章,記述了胡耀邦那次發病和搶救的過程,那篇文章與王敏清的敘述有很大差異,很有必要對當時真實的情況加以辨析澄清。那篇文章寫道:在政治局開會時,胡耀邦站起來說:“我胸悶,難受。”這時,胡耀邦雙眼緊閉,已經不能說話。大家萬分着急,慌亂中有人問了一句:“誰帶了保險盒?”恰好江澤民隨身帶了,就給胡耀邦口服了硝酸甘油片,嗅了亞硝酸異戊脂。後來,醫生認爲這一措施對舒張血管,爭取時間起了很好的作用。

鄧小平、李鵬悼念胡耀邦

鄧小平、李鵬悼念胡耀邦

據當時擔任保健局局長的王敏清回憶,四月八日中午大約十二點十五分左右。他正在衛生部保健局辦公室喫中飯,突然接到電話,說胡耀邦在懷仁堂開會時病倒,要他立即趕到現場。按正常情況,如果中央保健局局長在北京,當胡耀邦出現危機病狀,應該在第一時間通知中央保健局局長,由保健局局長親自部署搶救,不可能在搶救了幾個小時之後,纔得到通報。

他放下電話,立即丟下碗筷,叫來中央保健局的車就直奔中南海。當時中央保健局有一部最高級的轎車,裝有車載電話,就是供這種緊急情況時使用的。王敏清在車上給北京醫院打電話,要他們派醫生緊急趕往中南海懷仁堂。北京醫院方面告訴王敏清,救護車和醫生已經從醫院出發。

當王敏清下車走進懷仁堂時,北京醫院內科主任、原來也曾在中南海里當過保健大夫的錢貽簡,已經在他到達之前趕到這裏。胡耀幫此刻在懷仁堂後面的一個小廳,他躺在擔架牀上,一面輸着液,一面做心電圖等檢查。

1981年,鄧小平,陳雲,胡耀邦在人民大會堂(資料圖)

1981年,鄧小平,陳雲,胡耀邦在人民大會堂(資料圖)

當時情況緊急,胡耀邦面色蒼白,閉着眼睛,顯得非常痛苦。錢貽簡見到王敏清過來,指着心電圖的顯示悄聲對王敏清說,胡耀邦的心臟有問題。按照通常的慣例,當患者患的是相當嚴重的病症或絕症時,例如心肌梗塞、癌症等,不能把病情直接告訴病人,只能悄悄地告知患者的家屬。因爲考慮到他和王敏清說話胡耀邦可能聽到,所以他才指着心電圖含混地說胡耀邦“心臟有問題”。

誰知胡耀邦聽到了錢貽簡的話,馬上睜開眼睛說:“不對,我不是心臟病,我的胃部疼痛,是胃病。”顯然,胡耀邦此刻處於清醒狀態,他說這話時,流露出對醫生判斷的不信服,情緒也有些躁動。

此刻王敏清通過觀看心電圖,已經注意到分明地顯示心肌梗塞的線象。他用很嚴肅、很鄭重的口吻對胡耀邦說:“您確實是心臟病,是心肌梗塞,而且很重,需要住院治療。”

王敏清說他和胡耀邦有着非同一般的關係,父親和胡耀邦在延安時期就相識,自己在擔任中央保健局局長後以及自己父親的平反問題上與胡耀邦有多次接觸,相互間已經很熟悉。他知道胡耀邦的脾氣跟自己父親差不多,耿直爽快、忘我奉公。同時也瞭解胡耀邦一向自以爲身體不錯,平時不太注意休息,也不太在意醫生的勸告,經常違背醫囑連續緊張工作。

正是鑑於對胡耀邦性格習性的瞭解,王敏清感到倘若不把問題的嚴重性向他挑明,就不可能引起他的重視,遵照醫囑配合治療。因此,王敏清一變通常不向患者透露病情嚴重信息的做法,一反常態地向胡耀邦挑明瞭實情。

胡耀邦堅信自己是胃病,連醫生的話都懷疑,自以爲是胃病,他怎麼可能像《最後》一文中寫的那樣,喫下江澤民隨身帶的硝酸甘油片、嗅亞硝酸異戊脂?而且在中央領導人開會的場合,這些領導人在不待醫生出現、診斷就自己掏藥給患者喫的情景,是不可能發生的,喫出了問題誰負責?這樣描寫實在是一種主觀臆想。《最後》一文還寫道:“醫生認爲這一措施對舒張血管、爭取時間起了很好的作用。”王敏清說他在現場組織搶救,根本就沒人提到曾經給胡耀邦喫了硝酸甘油片,嗅了亞硝酸異戊脂一事,那位做出“起了很好的作用”結論的醫生不知究竟是哪一位,又究竟據何得出如是結論?

1986年,胡耀邦在雲南省委書記普朝柱(右一)和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左二)陪同下參加羅平縣板橋區長底鄉的春節民族團結聯歡會。(右二爲羅平縣布依族副縣長熊秀芬,右五爲中辦副主任溫家寶)。

1986年,胡耀邦在雲南省委書記普朝柱(右一)和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左二)陪同下參加羅平縣板橋區長底鄉的春節民族團結聯歡會。(右二爲羅平縣布依族副縣長熊秀芬,右五爲中辦副主任溫家寶)。

聽王敏清出語很重,又見他神態嚴峻,胡耀邦大概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遂安靜了下來,輕聲問道:“住哪個醫院?”

王敏清說道:“要住院就住北京醫院。”胡耀邦聽罷,又閉上眼睛,未再做聲,顯然是認可了。王敏清又對他說:“您現在需要安靜,待到血壓好轉後,再送您去醫院。”就這樣一邊診治,一邊觀察,直到下午四點左右,血壓好轉,病情稍顯穩定,纔將胡耀邦抬上車,送往北京醫院。

對《最後》一文中有關“經同家屬商量,將胡耀邦送入北京醫院”的文字,王敏清說:“急病搶救現場,完全由醫生根據病情做決斷,哪有跟家屬商量的?醫療救治的事醫生和家屬商量,這醫生是幹什麼喫的?而且當時胡耀邦的家屬根本不在現場,他的孩子們更不在北京,跟哪位家屬商量?”

另外,王敏清說:“我清楚地記得,那天在搶救現場的醫生,只有北京醫院的、中南海保健處的和我這個中央保健局的,再沒有別的單位的。我可以負責地說,‘北京阜外醫院、協和醫院的心血管病專家們也很快被接來了’的說法是根本就沒有的事。對此,除了我之外,當時在場的錢貽簡大夫也可以作證。”

王敏清跟着胡耀邦乘的救護車,一起到了北京醫院。他親自把胡耀邦送進了病房,並和醫院方面共同做了安頓醫護的部署。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他又在胡耀邦的病房逗留到臨近晚上七點,才離開醫院。

在此後的四月九日、十日,王敏清都到北京醫院去看望胡耀邦,瞭解病情。他說通常的情況下,病人在醫院安頓好了,是不需要中央保健局局長一而再地到病房去看的,但他和胡耀邦的關係非同一般,況且胡耀邦的孩子當時不在北京,所以他一定要親到病房看望。

心肌梗塞搶救過來後,連續三天病情穩定,按說短期內就沒什麼危險了。三天後,王敏清因有公務,離開了北京前往廣東、海南出差。然而就在四月十六日晚,正在海南的王敏清,從廣播中收聽到胡耀邦於十五日不幸逝世的噩耗。王敏清感到非常的震驚和突然。他離京時,胡耀邦的病情似乎已經穩定,不存在什麼危險了,怎麼突然就去世了呢?

1984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雖近尾聲,然而槍聲依然時斷時續,胡耀邦到前線視察,與官兵合影(資料圖)

1984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雖近尾聲,然而槍聲依然時斷時續,胡耀邦到前線視察,與官兵合影(資料圖)

王敏清懷着極度不安的心情立刻購買了機票,趕回了北京。到京後,他隨即去了北京醫院瞭解胡耀邦逝世的情況,醫生們告訴他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胡耀邦沒能絕對臥牀靜養。這和他的性情習慣有關,他不容易靜下來。心肌梗塞患者,下牀走動,大便用力,甚至在牀上翻身用力,都可能發生意外。所以,醫生們要求他大、小便不要下牀。但胡耀邦總想下牀,特別是他對在牀上由別人幫助解手極度不習慣,非要上衛生間大、小便,結果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在那些日子裏,王敏清的心情十分沉重:對自己熟悉和敬重的父執胡耀邦,本應替代他不在北京的孩子們更多地在他身邊守候,可自己偏偏因事外出了。王敏清後悔得無以復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