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大盗袁世凯是靠着在天津小站编练北洋新军起家的。袁氏从1895年12月甲午战争时期开始,在晚清重臣荣禄、李鸿章等人的支持下,到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主持编练定武军,后来改称“新建陆军”,这也是后来北洋军的雏形。至1898年戊戌政变前,袁世凯麾下7千新军已经初见成效,开始为各方所瞩目。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却耽搁了自己的扩军计划
正当袁世凯积极准备进一步扩建新军,且已经得到户部拨付的40万两饷银之时,朝局大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动维新变法运动,并积极策动袁世凯新军兵变,扣押慈禧太后一党,帮助光绪皇帝接掌大权。但袁世凯仔细思谋后,自认无力对抗北京周边9万驻军,于是从天津连夜乘火车进京告密,使得光绪皇帝被幽禁,康、梁远走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喋血京城。
此后,袁世凯正式加入慈禧太后一党,备受倚重。但维新派的政变之举也为慈禧太后等人敲响了警钟,“现在世事艰难,以练兵为第一要务”。为此,慈禧太后特选亲信荣禄为钦差大臣,整编京畿驻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和宋庆所部毅军、提督董福祥所部甘军、提督聂士成所部武毅军等,“悉归荣禄节制,以一事权”。1899年3月,荣禄奏请朝廷将各部全部编入武卫军,并将原定扩军的经费全部挪用,筹建自己直属的武卫中军。袁世凯所属被改编成武卫右军,但扩充计划也被无限期搁置,好在邻近的山东大地很快为他提供了新的机会。

山东全省面临列强侵略,局势混乱
1899年前后的山东,内外矛盾交织,政治形势非常复杂。首先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借口“巨野教案”,派兵抢占胶州湾,强迫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取得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及沿线30华里的矿山开采权,从此将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1899年春,德国又借口“日照教案”,武装占领日照县城,肆意烧杀抢掠,惹得民怨沸腾。在德国侵略的刺激下,其他列强也不甘落后,英国派出军舰于1898年7月强占威海卫,将其作为舰队停泊港口;沙俄和意大利也都蠢蠢欲动。

除了武装侵略外,列强还在山东境内疯狂进行文化侵略,大批传教士不断涌入,至1899年已建立各级各类教堂1300余座。其中,的确有部分传教士遵从中国法律,从事正常传教,但相当一部分超出其传教本身,从事一系列政治活动,为其本国政府的侵略活动服务,并不断吸收不法分子入教,挑动其与当地官民冲突,经过几年的酝酿,最终引发了山东义和团的兴起,使全省局面一片混乱。

袁世凯奉命移防山东,吞并当地武装
当时的山东不仅是北京的东部屏障、中国南北之要冲,其2000余里的海岸线更是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线。当时的山东驻军虽然比其他省份多一些,但其中的八旗和绿营兵早已腐朽不堪,由于吃空额严重,几乎成了空架子,对外不能抵御外侮,对内不能弹压地方。此外,还有仿照湘军、淮军军制建立的34营地方武装,总兵力也仅有1万5千余人,而且多年未逢战阵,疏于训练、装备陈旧、难堪大用。
1899年底,随着义和团运动的不断高涨,山东成为中外矛盾最激烈的地方,为了稳定形势,清政府决定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率领武卫右军前去稳定局势。此时,袁世凯正苦于蜗居京城无法扩充实力,立即同意前往,一到任就开始整顿山东驻军,裁强留弱,将其改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给自己又扩充了万余嫡系人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