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大盜袁世凱是靠着在天津小站編練北洋新軍起家的。袁氏從1895年12月甲午戰爭時期開始,在晚清重臣榮祿、李鴻章等人的支持下,到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主持編練定武軍,後來改稱“新建陸軍”,這也是後來北洋軍的雛形。至1898年戊戌政變前,袁世凱麾下7千新軍已經初見成效,開始爲各方所矚目。

袁世凱出賣維新派,卻耽擱了自己的擴軍計劃
正當袁世凱積極準備進一步擴建新軍,且已經得到戶部撥付的40萬兩餉銀之時,朝局大變,康有爲、梁啓超、譚嗣同等人發動維新變法運動,並積極策動袁世凱新軍兵變,扣押慈禧太后一黨,幫助光緒皇帝接掌大權。但袁世凱仔細思謀後,自認無力對抗北京周邊9萬駐軍,於是從天津連夜乘火車進京告密,使得光緒皇帝被幽禁,康、梁遠走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喋血京城。
此後,袁世凱正式加入慈禧太后一黨,備受倚重。但維新派的政變之舉也爲慈禧太后等人敲響了警鐘,“現在世事艱難,以練兵爲第一要務”。爲此,慈禧太后特選親信榮祿爲欽差大臣,整編京畿駐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和宋慶所部毅軍、提督董福祥所部甘軍、提督聶士成所部武毅軍等,“悉歸榮祿節制,以一事權”。1899年3月,榮祿奏請朝廷將各部全部編入武衛軍,並將原定擴軍的經費全部挪用,籌建自己直屬的武衛中軍。袁世凱所屬被改編成武衛右軍,但擴充計劃也被無限期擱置,好在鄰近的山東大地很快爲他提供了新的機會。

山東全省面臨列強侵略,局勢混亂
1899年前後的山東,內外矛盾交織,政治形勢非常複雜。首先是甲午戰爭之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德國藉口“鉅野教案”,派兵搶佔膠州灣,強迫清政府訂立《膠澳租借條約》,取得在山東修築膠濟鐵路及沿線30華里的礦山開採權,從此將山東劃爲德國的勢力範圍。1899年春,德國又藉口“日照教案”,武裝佔領日照縣城,肆意燒殺搶掠,惹得民怨沸騰。在德國侵略的刺激下,其他列強也不甘落後,英國派出軍艦於1898年7月強佔威海衛,將其作爲艦隊停泊港口;沙俄和意大利也都蠢蠢欲動。

除了武裝侵略外,列強還在山東境內瘋狂進行文化侵略,大批傳教士不斷湧入,至1899年已建立各級各類教堂1300餘座。其中,的確有部分傳教士遵從中國法律,從事正常傳教,但相當一部分超出其傳教本身,從事一系列政治活動,爲其本國政府的侵略活動服務,並不斷吸收不法分子入教,挑動其與當地官民衝突,經過幾年的醞釀,最終引發了山東義和團的興起,使全省局面一片混亂。

袁世凱奉命移防山東,吞併當地武裝
當時的山東不僅是北京的東部屏障、中國南北之要衝,其2000餘里的海岸線更是反抗列強侵略的第一線。當時的山東駐軍雖然比其他省份多一些,但其中的八旗和綠營兵早已腐朽不堪,由於喫空額嚴重,幾乎成了空架子,對外不能抵禦外侮,對內不能彈壓地方。此外,還有仿照湘軍、淮軍軍制建立的34營地方武裝,總兵力也僅有1萬5千餘人,而且多年未逢戰陣,疏於訓練、裝備陳舊、難堪大用。
1899年底,隨着義和團運動的不斷高漲,山東成爲中外矛盾最激烈的地方,爲了穩定形勢,清政府決定任命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率領武衛右軍前去穩定局勢。此時,袁世凱正苦於蝸居京城無法擴充實力,立即同意前往,一到任就開始整頓山東駐軍,裁強留弱,將其改編爲武衛右軍先鋒隊20營,給自己又擴充了萬餘嫡系人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