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英國通過工業革命成爲世界強國,成了其他各國學習的榜樣,此時的德國也開始向英國學習,尤其在工業方面。那時的德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爲主的國家,科技、經濟等遠遠落後於英國,爲了快速發展工業,德國一些工廠把目光投向英國。

德國工廠的學習引起英國一些企業家的不滿和抗議。因爲很多工廠剽竊英國產品的技術,然後進行假冒仿製,這種方式被德國政府認可甚至鼓勵,一些部門甚至派出工業間諜到英國“學習”。

英國在工業革命後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工業產品擁有了一些世界知名的品牌。這些產品遠銷世界多個國家,爲英國帶來大量的外匯收入。可是,讓英國工廠頭痛的是,德國工廠大量仿製這些品牌。德國勞動力廉價,再加上所用的原料便宜,他們仿製出的產品的價格遠遠低於英國產品定價,英國的這些產品一度被逼得銷量下降。德國產品的質量不過關,很多產品沒用多久就壞了,慢慢地,各國對英國品牌產品的抱怨越來越強烈。

英國人認爲,“德國製造”就是假冒僞劣、價廉貨次,還給英國的產品帶來不良影響。英國的工廠主不斷把問題反映到英國政府,最後,英國議會就這個問題通過了針對德國的《商品法》,勒令所有進入英國和其殖民地的產品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印記。

這項法律通過後,“德國製造”成了假冒僞劣、價廉貨次的代名詞。世界上很多國家拒絕德國的產品進入,德國人也成了人們嘲笑的對象,在國際社會上名聲掃地。

英國的《商品法》成了德國的恥辱,從政府官員到工人,許多德國人把英國針對德國的《商品法》視爲奇恥大辱,開始自我反省。

1887年是“德國製造”的一個分水嶺。從那時開始,德國企業把“用質量去競爭”定爲首要目標,在設計上大力創新,在質量上嚴格把關。許多德國工廠都把《商品法》貼出來,目的就是警告工人,只有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才能徹底洗刷“德國製造”的恥辱。

十年後,英國人驚訝地發現,德國產品在他們的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質量可靠、價廉物美。從啤酒、香水、鉛筆、玩具、鋼琴、水泥、醫藥製品、玻璃製品、鋼鐵製品、切削刀具直到武器和子彈,所有“德國製造”的質量均屬上乘。

一百多年過去,現在的“德國製造”是質量過硬、做工精細的代名詞。

英國原本只是想警告德國,可沒有想到因此改變德國,從而成就了今天的“德國製造”。

而在工業領域,德國的產品就是品質和靠譜的象徵,但究竟爲什麼德國製造口碑那麼好?德國工業最爲典型的特徵即流程化、自動化、可測量、職業化以及工具化。

流程化:以下爲大衆汽車1969年的生產流水線,自動化水平連如今國內的很多車廠都無法與之比擬。

自動化:自動化就是將人類易錯的流程交給機器人來完成。在未來工廠中,公權完全是機器在運作生產,人的主要用途在於做生產規劃以及輔助機器人的工作以保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

可測量:下圖是Carl 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維測量儀器,精度達到0.5微米,它的出現給精細工業生產帶來了顛覆性的革命。因爲德國人希望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能精確測量到產品和生產線的各種問題並及時糾正,因此生產了一大批測量儀器儀表。這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前提。

職業化: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普及同時也備受人們尊重,對他們來說學歷是次要的,工作的經歷反而更受人看重,也正是因爲社會對工程師的尊重才使得德國工業的專業人才源源不斷,而在國內工程師的地位卻一直處於很尷尬的狀態。

工具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德國人對工具的執着非同一般,幾乎可以說做每件事情額時候都有專門的工具。基本每個德國人的家裏都會配備衆多的安裝工具,光螺絲刀就有好幾十把。

雖然德國製造確實有不少優點,但對於國內的工業生產也不要妄自菲薄,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械工業行業緊跟上國際的步伐,選對合適的廠商,也可以爲自己的產品如虎添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