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收稻子

文 老唐

名詞說明:借米青又叫拿米青,解放前在稻子還是青苗時,窮人沒有喫向大戶人借米來生活。借一斗米秋收後要還二斗米。大戶人家把米借給人叫放米青(實際上是放高利貸)。

五六年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土地重新規劃實行就近種地,解決了到遠處種地困難。後來新光大隊又買了60匹柴油抽水機解決了排撈問題。收稻子不要扛溼稻把子了。再後來高橋開挖了南北大河和七條支河,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做到旱撈保豐收,糧食產量從一二百斤到現在的一二千斤;從一畝地產的糧食不夠一人口糧到現在的一畝地的糧食能夠幾個人喫。這是現在有良種,化肥及科學種田結果!更有解放後黨和政府對農村農民的好政策實施結果……

秋收季節到來,當然主要收割稻子。現在高橋農村收割稻子並不復雜的事情,只要收割機到了你承包地塊,你拿袋子給開收割機司師傅,之後你將裝滿稻子的袋子運回家就行了……

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初,農村還是單幹戶時期,收割稻子是一件大事,需要半月以上時間才能把稻子收回家。當時我家有七八口人種了七八畝田地,這七八畝田在圩前上匡二畝多、圩後面垻圩二畝多,還有三畝半在包益唐大岸西面南華旁大五圩那裏(那是屬於現在四方橋村地塊)。母子圩前後的田地勢高,離家又近收割時田裏沒有水,收割方便些,大五圩田在四方橋村那幾大塊田是最低的田了;每年收割稻子時田裏至少有一尺多深的水。割稻時先把稻子割了一把一把排成一長長排然後將這稻子排拖到路邊。人將這些溼稻把子扛到包益唐大岸上或墳頭旁鋪在毛草上曬乾,挑回自己家的場上遇到好天氣一兩天曬乾。要是下雨就要曬上好幾天,如遇陰雨天只有用竹丫子涼稻把子了(竹丫子是用三根一丈五六尺粗竹子捆成三角形立在稻田裏稻把子就交錯放在架子上涼幹)要有七八天才能幹。

我家父母及女子種地已很勤力能幹。由於受到稻的品種和肥料及自然條件的限制,稻子產量很低每畝一二百斤,也有七八畝但人口八九個,糧食還是不夠喫。青黃不接時,還要向大戶人借米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