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學校必須做出改變,這次是動真格的了。”近日,安徽安慶師範大學出臺規定,從2019年起,應屆畢業生如果體測不合格,就不予頒發畢業證書。該校體育學院院長表示,以前學校對體測工作沒有特別重視,導致代測現象嚴重,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因此不斷下降。

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其中規定“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制度,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這意味着,體測不達標的大學生將無法獲得畢業證。當時媒體在報道這一消息,取的標題是《教育部來“狠”的: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然而,從過去幾年的現實看,教育部來了“狠”的,高校卻沒有來真的。

事實上,在更早的2007年,教育部就要求把體測成績與畢業掛鉤,但大部分學校在執行時“睜隻眼閉隻眼”“能放即放”,與此同時,還存在請人代測的現象,學校對代測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因此,即便安徽這所高校宣佈“這次是動真格了”,並自曝之前體測中存在的“代測”問題,但還有很多人懷疑,這是因爲雖然大家都知道身體健康很重要,但一直以來高校對大學生的體測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體測長期存在走過場、應付的問題,導致“身體健康很重要,但落到實處卻不重要”這一局面。

而之所以存在不認真對待體測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有的高校不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沒有嚴把培養質量關。從根本上說,重視體育,就是重視人才培養,按道理,體育是大學必修課,必修課不合格,當然不應該畢業。但如果在其他必修課都存在“放水”的情況下,體測“放水”也就難以避免。

其次,相對於知識教育,我國大中小學對知識教育之外的德育、體育、美育、勞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社會輿論可以接受數學不及格不能畢業,但對體育不及格不畢業還缺乏廣泛共識。之前,清華大學規定,2017年起入學的新生在四年中要通過游泳測試才能畢業,也曾引發社會熱議。

今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要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其第一步就是要上好體育課,要像重視其他學科教育一樣重視體育教學。必須意識到,由於不重視體育教學,加之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鍛鍊習慣,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確實存在下滑的趨勢。

當然,把體測與畢業掛鉤的做法,還是考試的思路,這和把體育納入中考一樣。需要防止的一種傾向是,體育課就是根據體測項目組織學生跑、跳,以及一些同學爲了體測達標,進行突擊訓練。這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體質,並培養其體育運動興趣,還會讓同學認爲體測是負擔,而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目的。

要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還需要深入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就高校而言,應該建立運動隊和俱樂部,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一個或多個運動隊、俱樂部,通過參加運動隊、俱樂部的訓練和比賽,由此培養體育技能和運動習慣。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生運動技能、習慣,比枯燥的體育課,或者安排學生進行統一的跑操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當前,高校要打造“金課”、杜絕“水課”已成共識,打造體育教學的“金課”,也是應有之義。(熊丙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