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謝霆鋒

企業家謝霆鋒以雷霆萬鈞之勢闖進各個商業創新領域,例如鋒味……他正在把他的新體會與明星謝霆鋒的心得融合一體,這種嘗試蘊含着讓娛樂產業升格爲更廣泛意義上的愉悅經濟。

“創作從來都是我的本性,

是我一輩子都喜歡的事情。”

— 01 —

“ The One And Only ,Not One of Them ”

穿過英皇大廈一樓高挑的大堂,從碩大的“鋒”字旁推門而入,再繞開居於中心位置幾十平米的大廚房,我被引導着來到一間小屋,有那麼一刻我幾乎忽略了靜坐在一角的謝霆鋒。

這是一個似乎格外看得明白的人,幾乎從出生就生活在聚光燈下,這使得他的諸多細節異乎尋常的詳細,他是香港演藝圈知名的星二代,15 歲出道,18 歲拿得最佳新人獎,20歲開公司,30 歲拿影帝,33 歲開始拍攝以“ 鋒味”爲旗號的系列美食節目,但滿身的標籤——演員、歌手、製作人、主持人、美食家、名人廚師……又各個都不像通常所謂斜槓青年的玩票性質。

“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如今經常被人用於作爲調侃的段子,可那一刻的謝霆鋒做到了,就在我的眼前。那一刻似乎滿身的標籤都融化在靜謐之中。

我們就在平平淡淡中展開交流,沒有假作熟識的寒暄,也沒有刻意的保持距離,但安靜確實在幾分鐘後被他回應的鏗鏘給打破,“The one and only ,not one of them(唯一的一個,而不是其中的一個)……這是我的一個principle”。

外界似乎很難給謝霆鋒一個明確的定義,甚至他的迷弟迷妹都很難看清,畢竟他集演員、 歌手、企業家、廚師等標籤於一身,創建自有生活方式品牌“鋒味”之後,着力的更是以美食爲核心,集內容、MCN、產品、體驗爲一體的“美食界迪士尼”。

TOAONOOT——把“The one and only ,not one of them”首字母組成的這字符串,似乎是正確“打開”謝霆鋒的一把鑰匙。

“創作從來都是我的本性,是我一輩子都喜歡的事情。”在鋒味實驗室中,謝霆鋒對個人經歷做出瞭如此解釋——如今他的新身份是“鋒味”的品牌創始人——圍繞美食構建了內容矩陣、粉絲社羣、創新產品和直觀體驗。

鋒味實驗室則是涵蓋鋒味團隊辦公和謝霆鋒日常拍攝兩大功能的基地——以一個開放式廚房爲主體,環繞着半包圍的玻璃牆,使外界得以清晰看到內部陳設和作業。我們所處的位置大概可以算作這個實驗室的庫房,這個“基地”最隱蔽的部分,很適合談及他孩童時期探索的“地盤”。

“我媽有時會把我開的太大聲的音箱都都砸掉,我就要把它拆開、重啓。過了半小時(我媽)出來,因爲聽到怎麼又又又又是這樣的,”謝霆鋒笑說自己科學家的夢想被“沒有很好基礎的Tech 部分”所拖累,轉而嘗試建築設計師,頻繁地畫各種樓盤。

“ 我記得,所有的老師都會跟我說一句話,你所有的樓都會倒。我說,這個是給工程師提出的要求,我是一個設計師。”這個沒能“C 位出道”的少年設計師謝霆鋒說道。

— 02 —

" 做出古怪動態 / 只因愛 "

謝霆鋒18 歲拿新人獎後曾回家顯擺過,用以“壓制”曾經的電影明星老爸和他傍身的海量作品。

但真到了三十歲獲得“影帝”稱號那年,謝霆鋒在感言中峯迴路轉地顯露悔意,“這番話藏在我心裏面12 年了,我希望你不像我一樣,把這番話擺在心裏面,希望你原諒當年一個不知天高地厚,沒禮貌的小朋友,可以養大這麼麻煩的小朋友,仍然對着大家笑面迎人。你纔是最佳男主角。老豆,對唔住。”

TOAONOOT——金像獎不足以讓父子同業的謝霆鋒開解,而立之年的“影帝”做到了——親身印證演技被認可,才能更好地承認老豆是最佳男主角。箇中滋味有點像他在1995 年創作的第一首歌《估計錯誤》裏唱道的那樣,“做出古怪動態/ 只因愛”。

對美食的愛同樣有着“古怪動態”。

七年前,對喫有要求的謝霆鋒發現,除非自己更懂一些專業知識,否則所謂的點評已經沒有建設性。走向更專業道路的第一步,就讓他花了足足半年有餘。

“第一次做美食我就選擇了泡芙和舒芙蕾。因爲當時有人說這個最難。我想(泡芙和舒芙蕾而已)能有多難呢?”謝霆鋒笑道,“一挑戰,哇……兩個都很難!”

2018 年1 月,《米其林港澳指南》迎來十週年里程碑之際,在澳門新濠天地舉辦的米其林“星”色晚宴上,謝霆鋒與六位共囊括14 顆米其林星的餐廳名廚共同打造了以“星級滋味回憶錄”爲主題的晚宴美食。

“米其林晚宴的主題是回憶嘛,我做的第一個甜點就是泡芙,所以我就做給了晚宴上的人。”謝霆鋒早已不是當初感慨“哇……很難”的初哥了,他以玫瑰泡芙及荔枝啫喱、玫瑰花瓣及香芹籽麪包條現場擺盤製作了甜品“薔薇之戀”,致敬他的美食生涯。

這段生涯起始於他的“後影帝”時代,過往的榮譽既使之受益,某種程度上說,也持續擾動着。

2014 年7 月12 日,美食節目《十二道鋒味》的開播讓謝霆鋒真正地以美食達人乃至廚師身份進入公衆視野。這一新興美食節目集真人秀、微電影、廣告片爲一體,以環遊世界爲主題,每集講述一個有關“情感”的故事。

在長達三季的《十二道鋒味》中,常駐主持人謝霆鋒將出生於演藝世家的“戲精”特質表現出來——與范冰冰假扮情侶、和容祖兒演繹十七歲的青春年華……“畢竟我是在娛樂產業中長大,喜怒哀樂是我的一個基礎。”

對喜怒哀樂的擅長更體現在謝霆鋒對節目定位的精準把握中,每期一個圍繞美食的感人故事,談的是美食,更是人生百味。

如今,謝霆鋒的另一個小習慣是,時不時提醒自己走出鋒味實驗室,向圍觀的人們派送剛剛做好的小食。“我要讓大家真的相信我在廚房花了那麼多時間,因爲我其它光環太重了。我是個成功的演員,所以我說我一個產品花多少時間研發,沒人信!我的調查告訴我,大部分人覺得我在演。”

— 03 —

“ 茶水部主管 ”

“實至名歸”看起來是一個令人驕傲的詞彙——如果忽略了當事人在其中的幾多煎熬的話,確實不假,但“翻譯”成大白話就有點慘,實質就是即使做到相當程度,你還得忍受一大段時間的“待確認”

好消息和壞消息都是——謝霆鋒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局面了。

2000 年時,處於歌手生涯黃金時期的謝霆鋒保持着一年內三、四張專輯的出產速度,卻被MTV 拖後腿。

“即便付出很多精力和金錢,MV 卻依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謝霆鋒發現問題的癥結在於,香港缺乏一個有品質的本土製作團隊,處女座的“槓精”讓他下定決心成立了影視製作公司“PO 朝霆”(Post Production Office Limited)。

那個曾經熱愛搗鼓音箱和建築設計的少年“甦醒”了,他終於有機會親身嘗試科技的“美味”。篤定地讓公司一心一意走技術路線的謝霆鋒,竭力收拾起老闆和明星的雙重存在感,反而自號“茶水部主管”——整一副“只要你們弄好了我絕對端茶倒水”的低姿態。

好在,“茶水部主管”的路數奏效了。

“就不用介紹Nicholas了,但真的很高興他今天以企業家的身份來到這裏。他幾年前開創了一家公司,他當年——猜猜他多少歲”,2012年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舉辦領袖系列活動,剛剛上任商業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的金樂琦俏皮地說着,隨之晃了晃左手的食指和中指,“22 歲!”

戴上“亞洲商業領袖”的新標籤也好,入選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MBA案例也罷,都是謝霆鋒而立之後的新體驗,但當我們在鋒味實驗室的“基地”談起這次演講時,謝霆鋒笑着回憶道,“我當時很害怕的。”

事實上,他在那場活動驕傲地展示的,並不是公司的營收或利潤,而是自家出品的特技視頻——毫無疑問,由公司的“茶水部主管”親自上演。

“我希望公司是個實戰型,”與剛出道那個衆人眼中桀驁不馴的謝霆鋒不同的是,經營公司後的他有意遮蓋鋒芒,“我覺得(這樣)會低調一點。”

但不管如何,PO朝霆成爲謝霆鋒商業拓展的首個里程碑。“別人會覺得你做過老闆了,更信任你。”他甚至笑言道,如果現在去演講商業,他“當然沒問題了。”

“我做這一家公司是爲什麼?希望可以引進好的技術給中國的後期。那我有沒有到?”謝霆鋒自問道,轉瞬他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但同時不遮掩自己的高預期。

從早期的自產自銷,到後來逐步涉足廣告創意和電影製作領域,“PO 版圖”已經在中國的電影、電視產業中佔了把交椅,但自認爲在覈心目標上“做到了一點點皮毛”不足以滿足謝霆鋒對科技的熱愛,“接下去我未必能達到好萊塢的水平,那我直接找一家世界數一數二的公司,看我們能不能合作。”

TOAONOOT——咒語再度生效。

謝霆鋒選擇了與著名的後期製作公司Digital Domain(數字王國)合併,並肩負新版圖尤其是在大中華區的重任。“我跟謝安(Digital Domain CEO)說,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整合好萊塢現在有的技術拿過來。”

— 04 —

“ 誰是不敗的天才/ 起起落落當做彩排。”

曾經,經紀公司跟剛出道的謝霆鋒說,香港沒有一個偶像是不跳舞。謝霆鋒拒絕這種安排,“但是怎麼走這段路?我也迷茫,我沒學過什麼,幾乎都是自學。”

1999 年,謝霆鋒首次獲得“叱吒樂壇男歌手”獎項,回頭望去,最後起效的還是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就開始自己鑽研,鑽研吉他也好、寫歌也好,陸陸續續寫了一大堆。除了寫給自己,我還寫給別人,我要讓大家知道我可以做創作型(歌手)。”《VIVA》、《遊樂場》、《玉蝴蝶》都是這一時期謝霆鋒的原創代表作。

“誰是不敗的天才/ 起起落落當做彩排。”謝霆鋒在自己歌聲中逐漸熟諳以“彩排”探求“不敗”的節奏感與耐心。

即便是覺得“做到了一點點皮毛”的PO朝霆,他都看到未來可期,“我們已經把很多美國一流、好萊塢一流的技術人員帶來常駐中國,讓他們天天跟北京公司、上海公司的人相處。這些是無價的資源。”

“所以這些小孩再過幾年就‘嘭’地,”謝霆鋒揮着手一邊嘴裏模擬着響聲,彷彿親見自己的團隊成員以後開竅的樣子,“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眼下,謝霆鋒正走在另一條不甚明晰的道路上,但與PO 不同的是,在已有成功的商業經歷上,他需要給自己定一個“更高”的目標。

“我們節目的創意就是電影感——真人秀做得有電影感。我們有超級巨星嘉賓,拿過金馬獎的燈光團隊,我用我自己的音樂團隊做CD,我的美食來自……”經過創業歷練的謝霆鋒,如今開口就很有幾分產品經理的腔調。

事實上,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十二道鋒味》就經歷了產品的迭代,比如第二季引入鋒味家族競技模式,第三季加入了鋒味餐廳這一體驗功能,而2017 年升級產生的與英皇北京文化、優酷聯合出品的《鋒味》更是直接變爲超級網綜,在保留了明星陣容強大的同時,發佈全球招募徵召職業廚師、各菜系高手、跨界廚師深度參與其中。

“ 其實我做的這個事情,恰好就是來輔助我本行,”曾經的影帝如今要學着考慮米飯的感受,“一碗米飯,我拿出來冒煙的時間就只有50 秒左右。你不拍它它就沒有溫度了,你再怎麼拍也不對。”

但這種細節的把握也不妨礙謝大廚幾分鐘後嘴裏蹦出“流量變現”。無怪乎有科技自媒體直接稱他爲明星店鋪與個人IP 電商產業化的探索者,而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楊偉東更是略顯誇張道,《鋒味》或許就是內容和電商結合最極致的代表。

多種方向的雜合努力,讓謝霆鋒獲得了階段性的肯定。

“感官之旅”晚宴上,謝霆鋒獲得了全球首位“米其林之友”的榮譽。“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開餐廳但是拿到了米其林榮譽的人。”

“我希望鋒味這個品牌可以變成一個可靠的,有關生活方式的品牌。鋒味是一個橋樑,我希望可以把中國好的東西帶到全世界,也把全世界好的東西帶回來”,但更值得期待的甚至不是美食本身,而是其中蘊含的放大心流的歡樂可能。

“所有的生意都要讓別人高興……"企業家謝霆鋒正在把他的新體會與明星謝霆鋒的心得融合一體,這種嘗試似乎也蘊含着讓娛樂產業升格爲更廣泛意義上的愉悅經濟,“沒有人不喜歡被愛的感覺,尤其是站在舞臺上的人,不愛就別站在上面。但我不是要衝着這個(感覺),我是想跟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真正的化學反應。”

“ 鋒味創意花絮 ”

難喫的飛機餐常被人吐槽,事實上,航空公司爲此也很頭痛。謝霆鋒攜手國泰港龍航空打造了一套獨特的“鋒味”飛機餐。

鋒味-國泰港龍航空飛機餐

● 以新鮮去殼蝦爲食材,較豬扒等帶骨頭的事物更爲安全

● 用芒果麥片白巧克力布丁作爲餐後甜點,方便二次加工

● 用柚子皮和麝香草喚醒乘客嗅覺,以酸酸甜甜“柚子沙拉”搭配造型美觀的“西式冷湯”從而達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

● 主食搭配了珍貴的松露,所以沒能很好地控制預算,但這種嘗試未嘗不可

文 | 柯志雄

圖片 | 快公司

排版 | 林娜

《快公司FastCompany》2018年“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重磅發佈,近期會推送部分創意人物的創意故事,敬請關注。

完整榜單請點擊這裏查看

封面創意說明:2018年MCP100構成的以“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驅動戰略意圖的嬴政形象,代表着《快公司》提醒諸位,一些標準之爭正在影響未來。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