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蕭遠山和慕容博一對大仇人,但兩人暗藏少林藏經閣多年,相處了30多年,卻互不知曉對方底細。直到少室山大戰中,玄慈方丈解開雁門關慘案的疑團後,蕭遠山和慕容博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蕭遠山和慕容博是如何結仇的?看過小說的朋友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慕容博身爲大燕皇族後裔,妄圖挑撥宋遼全面開戰,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以便慕容家族能夠佔個便宜,舉起大燕國的旗幟,乘機復國。於是,慕容博就編造謊言,誘騙玄慈等人殘殺了蕭遠山一家人。

  那麼,爲何慕容博把契丹人蕭遠山作爲暗殺的對象呢?慕容博此舉主要是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蕭遠山在遼國地位不低,是遼國珊軍的總教頭,這珊軍可是的大遼的精銳部隊,負責大遼皇室成員的安慰,這就好比是大宋的御林軍,專門護衛皇帝安危。所以說,蕭遠山在大遼深受皇室信任,威信很高。

  如果蕭遠山一家在大宋境內慘遭意外,被宋人殺害了,這個消息傳到遼國皇室的耳中,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一個大遼的高管無緣無故死在了大宋,這怎麼可能令遼國忍氣吞聲?大遼必定以此爲藉口,率軍南征,大宋要麼選擇迎戰,要麼選擇割地賠款,進行和解。總之,慕容博認爲蕭遠山一死,宋遼兩國必定會打破和平的環境。

  二是蕭遠山的個人政治傾向,成了慕容博非要拿它開刀的理由。蕭遠山雖是契丹人,但他有個南朝師傅,不僅傳授了絕世武功,還把不殺宋人的思想深深植根於蕭遠山心中。所以說,蕭遠山雖然手握大權,但他卻不是個好戰分子,而是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

  蕭遠山的存在對於遼國的主戰派來說是個巨大的障礙,對慕容博來說,更是眼中釘,必須將他拔掉。因爲每當遼國最高權力機構萌生了攻宋的想法,蕭遠山都會站出來竭力勸阻。畢竟,蕭遠山是大遼皇軍的總教頭,位高權重,他說的話很有分量。

  於是,蕭遠山對於慕容博來說,成了頭號心腹大患,必須要殺死他,才能惹怒遼國,也能令遼國的主戰派在朝局中佔領上峯。爲此,慕容博通過情報蒐集、陰謀策劃、周密部署,幕後主導了雁門關慘案。

  只可惜,慕容博低估了蕭遠山的武功,精心組織的中原21名一流高手聯合暗殺蕭遠山,居然差點兒全軍覆沒。最後,遼國始終沒有找到蕭遠山的屍體,只能是把他當作失蹤案子處理。遼國主戰派也無法以此爲藉口,挑撥大遼對大宋宣戰。慕容博的如意算盤就此落空,面對這樣一個結果,慕容博自然很無語,心灰意冷之下,只好躲起來,無臉見人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