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童姥和虛竹相遇是一場意外,兩人在逃命途中,童姥偶然提到了少林寺的靈門大師,並且稱呼少林玄字輩高僧爲小和尚。此種稱謂讓虛竹大感驚訝,原來童姥此時已經九十多歲,昔日和靈門大師平輩論交,所以玄字輩高僧在她面前只能是小和尚了,三言兩語就勾畫出一段江湖往事,蕭遠山的漢人師父身份也浮出水面。

逍遙三老分道揚鑣之後,無崖子和李秋水隱居在無量山中,天山童姥在縹緲峯建立了靈鷲宮,靈鷲宮的主要成員都是被負心漢拋棄的女子,童姥把她們組織起來,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之間爭風喫醋幾十年,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把創造武學的重任忘記得一乾二淨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兩人間的仇恨不僅沒有消亡,反而越來越強烈。

童姥的武功是高於李秋水的,兩人之間的爭鬥,李秋水只有保命的份,根本不是童姥的對手。但後來李秋水嫁入西夏皇室之後,逐漸掌握了西夏一品堂的勢力,而後李秋水公器私用,讓一品堂武士對付天山童姥。爲了能有對抗的實力,天山童姥不得不在江湖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原來的靈鷲宮勢力根本不足以對抗西夏一品堂。所以童姥纔不得已用生死符控制江湖人士,讓江湖人士聽命於自己,已達到對抗西夏一品堂的目的。

中生死符者,往往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無窮無盡的折磨,讓這些江湖中人不得不屈服在童姥淫威之下,三十六島和七十二洞那麼多武林豪傑,總要有人出面,替他們解除生死符的痛苦。毫無疑問這個人只能是少林方丈了,此時的方丈是靈門大師,玄慈的師父。天山童姥武功高強心狠手辣,一般的江湖人士是不敢趟這趟渾水的,此事也唯有靈門大師可以幫上忙,對於這種解救別人痛苦的事情,靈門大師必定不會拒絕。

所以說天山童姥三言兩語,勾畫了一幅江湖往事,就是少林靈門大師親上靈鷲宮,替武林同道求取生死符的解藥。到虛竹出現的時候,年代已經久遠了,江湖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很顯然靈門大師並沒有求得生死符的解藥,在武林正道眼中,天山童姥的靈鷲宮屬於邪魔外道的一類。靈門大師想要爲天下蒼生請命,必然會與天山童姥發生大戰,其結果也很顯然了。

天山童姥爲人相當高傲,功夫又練得出神入化,號稱取人性命從來不用第二招,普天下之間沒有佩服的人。但是與虛竹交談之中,論及靈門大師時,稱與之平輩論交,可見童姥個人是相當佩服大和尚的。要不然童姥這樣一個邪魔外道,怎麼能和少林方丈相交,很明顯只有爲武林同道,討要生死符解藥的時候,纔會和天山童姥有交集。

然而雁門關慘案發生時,蕭遠山最後已經發狂了,爲何在殺玄慈的時候,突然停手了,只是用腳點了他的穴道。這個時候的蕭遠山已經有所察覺了,通過與玄慈的交手,他已經發現自己的武功和玄慈是同宗同源,也就是說玄慈和自己漢人師父有極大的關係,蕭遠山曾受師父大恩,在師父面前立下重誓,終其一生不殺一個漢人,此時遇到師父的弟子,纔會暫息雷霆之怒,饒過玄慈一命,也算報答了師父多年的教導之恩。

蕭遠山跳崖不死萌生了報仇的念頭,對自己南朝師父的身份更是好奇,所以事後纔會潛入少林寺,打探南朝師父的情況,偷學少林的武功典籍。當他逐漸撥開雁門關慘案的真相時,也明白了南朝師父不遠千里去遼國培養他的目的。原來正值遼宋紛爭,大興兵戈,受苦的還是隻有老百姓,江湖中人加入戰團,也改變不了被侵略的命運。與其正面與遼國抗衡,不如採取迂迴策略,用曲線救國的方式,只有改變遼國高層的想法,纔是終止遼宋戰亂的最好方法。

就像蕭峯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就被玄苦大師培養,長大了之後纔會處處維護於大宋,即使丟掉性命也不願帶兵攻打大宋。很顯然蕭遠山的師父也想這樣培養他,從小就給他灌輸遼宋和平的思想,灌輸給他江湖大義,灌輸給他佛家思想,所以長大了的蕭遠山纔會致力於維護宋遼和平,力壓朝堂上的主戰派,南朝師父的計策成功了,改變了遼國上層的想法,保證了宋遼之間的和平。

蕭遠山一人就能團滅中原衆多高手,其師父當然不可能是泛泛之輩,他的師父很有可能就是靈門大師,靈門大師既然能夠爲武林同道上縹緲峯,當然也能爲了萬千百姓臥底遼國。靈門大師德高望重,爲天下蒼生的福祉着想,難怪能贏得天山童姥的佩服。但是靈門大師此舉卻深深傷害了蕭遠山,讓他有被利用的感覺,這種感覺在遇到玄苦之後更爲強烈了,因爲玄苦培養蕭峯,和靈門大師培養蕭遠山有異曲同工的感覺,正是因爲被利用過,所以在少室山英雄大會上,蕭遠山纔會對玄苦口出不遜。

蕭遠山輕易的被掃地僧點化,正是從小被師父灌輸佛學的原因,慕容博皈依佛門或許目的不純,但蕭遠山卻是真心皈依佛門的,可見靈門大師對蕭遠山的影響之大。此乃小編一家之言,歡迎各位斧正。

本文由君臨天下明月夜原創,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