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庸,我們能被他句子裏的古樸大氣深深感染,除了跌宕起伏的情節故事,那些性格分明的衆多人物讓人更難忘記。

而金庸武俠里人物最多,武學最繁榮的要數《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門派林立、高手衆多,其中又以喬峯、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段譽、虛竹、掃地僧十人爲代表,並列爲武林十大高手。

十大高手,今天我們來說說慕容博。

老謀深算慕容博,身爲雁門關慘案的始作俑者,除了武功超絕外,智謀也是天龍八部裏最頂級行列的。

慕容博身爲鮮卑皇族後裔,一生爲了祖宗遺訓奮鬥,致力於復興大燕國,可惜事與願違,在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我們來看慕容博的一生,書中提及很少,他早年的描述來源於黃眉僧的回憶。

正值壯年的黃眉僧闖蕩江湖時路遇少年慕容博,卻被一指差點戳死,可見慕容博年少時武功已十分了得。

再根據金算盤崔百泉回憶,他十八年前曾遇慕容博夫婦,雖被留了一命,但從此魂不附體,備受煎熬,躲在大理王府苟且偷生。

慕容博父親早逝,他在母親的教導下長大。母親對他極爲嚴苛,也正因爲如此,他才武功學識皆有很大成就,心性智謀也非同一般。

爲了光復大業,慕容博做了兩件大事,這兩件事推動了天龍的故事發展。

第一件事是假傳音訊,騙中原高手阻擊大遼屬珊軍總教頭蕭遠山,想由此引發宋遼大戰,好讓燕國趁機崛起。

當時宋遼之間邊境雖偶有摩擦,但總體修好,並無大戰可能。雖遼道宗有動兵之念,但蕭遠山是主和派,爲了兩國百姓免於戰火,多次勸阻蕭太后發兵大宋。

慕容博對蕭遠山可謂是懷恨在心,他通過眼線得知蕭遠山到大宋探親的消息,心生一計,假傳音訊到少林,騙中原高手到雁門關伏擊蕭遠山。

這樣一來,不僅可除掉蕭遠山,還可挑起宋遼之間大戰。

慕容博沒想到自己錯算了兩點,一是蕭遠山探親並未大張旗鼓,只是一家三口悄悄經過雁門關,二是蕭遠山武功蓋世,僅憑一人就力壓中原二十多位高手。

由此一來,雁門關一役並未達到慕容博想要的效果,不僅在遼國未引起波瀾,在大宋也因玄慈等人愧疚隱瞞,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而最關鍵的是,活下來的蕭遠山雖然復仇心切,卻從來沒想過引起兩國之戰,他只想着找到仇人。

雁門關計謀的失利令慕容博處於被動中,不僅宋遼關係難以挑撥,他自己也擔心被玄慈問責,故隱匿暗處,策劃第二件事。

這第二件事就是借吐蕃國師鳩摩智來挑撥大宋和吐蕃的關係,再推波助瀾,將西夏拉入戰局,到時烽火一燃,遼國勢必也坐不住,天下大亂,他慕容家世代經營的勢力則趁機而起,雄踞一方。

鳩摩智癡迷武學,又逞勇好鬥貪得無厭,慕容博抓住鳩摩智的弱點,先以少林七十二絕技向鳩摩智示好,再以易筋經和六脈神劍循循誘導,讓鳩摩智去少林和天龍寺挑戰,以便雙方結怨。

這兩件事都能看出慕容博深謀遠慮,有梟雄之姿。以他的堅強隱忍,雄才大略,運氣再好點,還真有可能讓他找到機會完成復興大業。

可惜慕容博聰明一世,卻唯獨算漏了一點,那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兒子慕容復實在是個草包。

慕容複眼光狹隘,格局太小,逞勇好鬥,將個人榮辱看得太重。

慕容博的格局在整個天下,放眼宋遼西夏吐蕃大理。

慕容復則只關心武林恩怨,結交武林人士,難道收買幾個武林人士的人心就能完成復國大業嗎?

因個人榮辱,慕容復又與大理皇位繼承人段譽、遼國南院大王蕭峯、西夏國駙馬兼逍遙派掌門兼靈鷲宮主人兼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之主虛竹交惡。

而慕容博爲了讓蕭峯起兵,可以當即引刀自刎,完全不計較個人恩怨。

其實也怪慕容博,是他自己忽略了兒子的成長。

他雖然父親早逝,但他有母親悉心教導,所以武功心性都得到了極好的成長。

可慕容復呢,母親早逝,在慕容博假死隱遁之後,只能靠包不同、風波惡等四個平庸的家將來引導成長,這樣一來,慕容復就算有很好的資質,也經不起時日蹉跎,最終變成心無謀略,只剩逞勇好鬥的草包。

慕容博眼看復國無望,兒子又是個草包,終於心灰意懶。在掃地僧的點化下,他放下執念,遁入空門。

以楊慎的一首詞來形容慕容博再好不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