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心法》是清代名医刘序鹤编撰的,后来潘诚又为其增订,所以又称为《增删喉科心法》,刊于1853年。全书不分卷,共记述32种咽喉、舌牙病证的辨证及治法。这本经典著作的中医传统气息浓厚,在喉科书中确是难得的的上品之作[1]。《喉科心法》书中有一奇效良方,名为六神丸,但此六神丸并非《类证活人书》中的六神丸,也非《普济方》中的六神丸,《活人书》中的六神丸主要药物组成为白术、肉豆蔻、五味子、罂粟壳、补骨脂、肉桂、吴茱萸等药,用于治疗肾亏脾虚所致的泄泻、滑精、神疲等疾病;《普济方》中的六神丸主要药物组成是芦荟、槟榔、血竭、使君子、肉豆蔻、三棱,用于治疗小儿脾癖或有肠中有虫之症。

然而《喉科心法》中的六神丸,却与以上两方无一味药相同,它是由牛黄一钱五分、朱砂一钱五分(须镜面劈砂)、蟾酥一分五厘(烧酒化)、麝香一分五厘、珍珠粉一分五厘、百草霜五分组成。诸药为细末,再加入米浆把前5味药搓成菜籽一般大,最后用百草霜作衣而裹之。制备好后需要放入瓷瓶中密封,避光、阴凉处存储。全方以牛黄、朱砂为君药,以使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之功。蟾酥可解毒消肿、止痛开窍,内服外用均有较强的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加酒化开还可助其药力;麝香“主辟恶气,温疟……”(《神农本草经》),其性味辛温,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珍珠粉“专能制火”(《雷公炮制药性解》),有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之效,三药共为臣药。丸衣百草霜别名锅底灰,味辛,气平,乾隆御医黄元御认为它“专止失血”,有敛营止血、清热消瘀,为佐药,使前药走窜开窍之力不会太过。

原方为治疗疫疠时毒所致咽喉重症,如烂喉丹痧、喉风喉痈、乳蛾(会厌炎、扁桃体炎等)而设;也可治疗时毒所致可发生于机体上的无名肿毒,如痈疽发背、疔疮对口、肠痈腹疽等。还因其开窍定惊止痛之力雄,也治小儿痰急惊风、肺风痰喘所致闭证,发病时可表现为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张口抬肩、呼吸困难等,十分危急。用法用量上,服药时可用茶水送服,凉者为宜,视病情轻重服5粒、或7粒、或10粒不等;如果牙关禁闭没办法以茶水送服者,就用10粒药用热水化开,徐徐咽下,病重不醒者可再服一次。这个方可以说是中医的急救良药了,类似大名鼎鼎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金锭、通关散等,在现代急救医学未来到这片土壤时,就是这些奇效良方在努力挽救生命。现在,或许它们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小了,时代在进步,但心血可鉴。

现代中成药六神丸为“雷氏上诵芬堂”的药铺方[2],与《喉科心法》六神丸用药十分相近,其以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冰片加强清热解毒、化腐消肿之功,同时配以蟾酥加强解毒消肿止痛之力,佐以珍珠解毒化腐生肌、雄黄解毒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腐消肿止痛之功。许多人家中常备中成药六神丸,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痈疡疔疮、无名肿毒等证,药理研究发现六神丸还有强心、抗惊厥、镇静等作用,因而其用途拓展至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专科的疾病治疗[3]。但不管是古方六神丸还是中成药六神丸都不能常服、久服,更不能稍感“上火”就服用,也不能用来“预防上火”。两个方都较寒凉,当中病即止,否则易损阳气,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若是素体脾胃虚弱、肾虚之人更不能轻易服用,釜底抽薪可不能用来针对自己的正气。孕妇也应当避免使用这两种六神丸,不仅因为当中许多药“有毒”,更是因为这些药走窜之力较强,如果胎元本就不稳,这些药就会加重胎气不固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陈国丰. 潘诚与《喉科心法》[C].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8届学术交流会暨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4届学术年会”中西医结合耳鸣耳聋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319.

[2]慈静,胡伟.六神丸的临床新用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4):124-125.

[3]祝建材.六神丸并非夏季“神药”[N]. 中国中医药报,2013-07-08(007).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徐长青,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