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花草在民间的田埂边十分常见,到开花的时节,这种植物会绽放出黄颜色的花朵,更奇妙的是,这种植物在民间称之为黄花菜,在文人墨客眼中,叫母亲花,在成功人士眼中,它叫忘忧草,但在中医人眼中,它叫萱草,是一味利水通淋、凉血祛湿的良药。然而,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以及成功人士,都希望能够寻找一种母子间的精神慰藉,于是萱草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母亲花。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每当听到这段旋律,无数个关于母亲的身影从脑海中喷薄而出,尤记得当年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母亲为了整个家,付出的不仅是青春,还有满头白发。

自古以来,孩子终归都要离开父母独自成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孩子们要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临行前母亲为孩子缝补衣裳,就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外挨冻受饿。一场送别,却让人泪水涟涟,正如有首歌唱的那般,“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终究,母亲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孩子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到家中,一句“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将这份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唐代著名的诗人孟郊在《游子诗》中这样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就是用萱草代指母亲花,而元代著名的诗画家王冕在《偶书》中写道:“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古人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孩子们要离开父母追求梦想时,就会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能够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也希望母亲看到萱草便可忘却烦忧。

然而,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以及成功人士,都希望能够寻找一种母子间的精神慰藉,于是萱草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母亲花。这种花草在民间的田埂边十分常见,到开花的时节,这种植物会绽放出黄颜色的花朵,更奇妙的是,这种植物在民间称之为黄花菜,在文人墨客眼中,叫母亲花,在成功人士眼中,它叫忘忧草,但在中医人眼中,它叫萱草,是一味利水通淋、凉血祛湿的良药。

中药所用的萱草,主要是百合科植物萱草、北黄花菜、黄花菜、小黄花菜的根,味甘性凉,有一定的毒性;归脾、肝、膀胱经;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血、利水通淋、解毒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乳痈、乳汁不通等病症,既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捣烂外敷。

为什么萱草被成为忘忧草呢?早在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嵇康在《养生论》中曾经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的诗句;但这些都只是文学层面的。而真正从医学层面来讲,《本草求真》有独到见解,他说:“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

萱草不仅仅是母亲花,也不仅仅是忘忧草,更不仅仅是治病良药,它还是一种美食。无论是采摘新鲜的萱草花食用,还是将萱草花晒干后食用,都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萱草花的鲜花中含有秋水仙碱,如果吃得太多,进入人体的秋水仙碱可转化为二氧秋水仙碱,从而使人中毒,所以一般在食用的时候,需要用沸水煮透。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